Jaeger-Lecoultre制表三部曲 之首部曲:决定精准度的游丝

       钟表中负责控制走时稳定性的擒纵系统中,有个关键元素,那就是「游丝」(Balance Spring),它的重量约为1毫克,厚度为0.03毫米,可说是钟表中最细小,但却又扮演极其重要的身分。

       小小的游丝百百种,有不同材质、形状以及长度,从最早的扁平式游丝开始,经历宝玑式上绕游丝,再到极高端的圆筒形、球体形以及半球体游丝。游丝与摆轮的连结就宛如机械表的心脏,地位不言而喻。

Breguet式游丝,又称为双层游丝,将游丝头向上方内弯,以增加等时性。

       这里简单说一下游丝的运作方式,其以螺旋状环绕12到15圈,内端连结着摆轮轴心,外端则是依附着摆轮夹板。当走时轮系传递力量给摆轮时,会使它朝同方向运转,透过游丝收放才得以让摆轮左右来回转动。如此一来产生等时性,机芯之所以能计算时间的关键,就如同时钟内的钟摆(Pendulum)。但是游丝也有克星──地心引力。当游丝头朝下时,游丝的形状会缩小;游丝头朝上,整个游丝就会被地心引力撑大,变形的游丝头会影响到走时精准,但Jaeger LeCoultre的圆筒形(Cylindrical)以及球体形(Spherical)游丝却不易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就来看看这两项独特游丝。

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中的圆筒状游丝。

圆筒形游丝(Cylindrical Balance Spring)

       如果说到圆筒形游丝可以回溯到航海钟时代,在那个大航海时代,欧洲列强纷纷要寻找殖民地或贸易据点,如果时钟走时失之毫米,往往使船行距离差之千里,因此「准确」是相当重要。尤其在日夜温差大以及波浪起伏剧烈的海上,在如此严苛环境下传统平面式游丝容易变形,无法维持既有的等时性。这项问题在英国制表师John Arnold于1760年代发展出圆筒型游丝后有了解答。

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腕表铂金表壳,表径42毫米,时、分、小秒针、24小时制第二地时间、日夜显示、陀飞轮、双重动力储存显示,389手动上链机芯,圆筒形游丝,动力储存50小时,蓝宝石水晶玻璃镜面及底盖,鳄鱼皮表带,限量75只。

       圆筒形游丝每圈游丝跟圆心等距,加上立体结构,不像传统扁平游丝一样容易变形,有着更好等时性,不过由于圆筒形游丝需要投入大量技术以及资金成本,也是目前在腕表上不易看到的原因。而Jaeger-Lecoultre能够自行制造游丝,加上拥有1200多枚机芯、400多项专利的加持,是少数勇于挑战这项技术的勇者,图中这款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腕表所搭载的382手动上链机芯就采用圆筒形游丝。

积家球体状游丝,更不易受地心引力影响而变形。

球体形游丝(Spherical Balance Spring)

       除了圆筒形游丝外,积家最为表迷所津津乐道的游丝为球体形游丝,其诞生于2013年的Gyrotourbillon 球体陀飞轮3号中。顾名思义,它长得就像一颗球,即使被强大的地心引力向下拉扯,它的形状有不会变形得太夸张;换句话说,它是最有能力维持完整形状的游丝,也就更能维持精准,这是自从游丝诞生以来不变的道理。从这点来看,积家发明的球状游丝从最根本的角度提升一件计时器最根本的问题,可谓当代创举。

球型陀飞轮3号180周年纪念版腕表铂金表壳,表径43.5毫米,时、分、昼夜显示、24小时制时间、单案把计时、球行陀飞轮,积家176手动上链机芯,球体形游丝,蓝宝石水晶玻璃镜面及底盖,防水50米,皮革表带,限量75只。

球体形游丝演进到现代,基本上等于是与球体陀飞轮系列绑在一起。在球体陀飞轮框架中,置入球形游丝,两者的搭配除了需要高超技术性外,视觉上的美感也令表迷大为惊叹。到了球体陀飞轮4号后,推出半球形游丝载于179手动上链中,以碗状样貌示人,搭配专利弓字形Gylolab摆轮,缩减体积,同时游丝仍然具有球性特质,精准度没话说!

搭载于球体陀飞轮4号中的半球形游丝,能减少机芯体积,同时维持高度精准性。

Reverso Tribute Gyrotourbillon球型陀飞轮4号铂金表壳,表径51.3X31毫米,正面:时、分、秒、昼夜显示、球型陀飞轮/背面:24小时制第二时区,积家179型手上链机芯,半球体形游丝,蓝宝石水晶玻璃镜面,鳄鱼皮表带,限量75只。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加载更多
写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