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得不提及的题外话是,我们究竟应将这种此前作为飞行辅助工具的装置称为“飞行表”,还是“航空表”?较为正确的说法无疑应该是前者。作为一种飞行装备,它的作用显然完全基于对飞行员的指导意义,而与飞行器本身无关。
浪琴“Lindbergh飞越大西洋”腕表
尽管万国表(IWC)、积家(Jaeger-LeCoultre)、浪琴(Longines)及百年灵(Breitling)等品牌此后成为了飞行表领域的佼佼者,但事实上来自法国的卡地亚(Cartier)才是这一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先驱。1904 年Louis Francois Cartier 应邀为其好友、当时的著名飞行家Santos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只以满足飞行需求为概念的腕表后,飞行表也便从此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虽然现在的Santos 系列并不以飞行腕表功能作为这个系列的诉求,卡地亚更专注于复杂机芯的研制,但是Santos 系列作为飞行腕表的开山之作,依然保持了易于读取的特质,其厚重坚固、刚毅豪迈,保持着飞行腕表超越一切极限的魅力。
浪琴玫瑰金款Weems秒针设定腕表,中央表盘采用略带凹陷的设计,以便于其灵活转动。
壮志凌云
浪琴是最早投身飞行表研发并将之推向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自1919 年起,浪琴即已成为国际航空联合会的航空计时工具指定供应商。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初期,浪琴便拥有了技术与设计皆臻成熟的Weems 和Lindbergh 两大系列飞行导航表,且二者均以航空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作为命名。Weems 系列来自浪琴的合作者之一Philip van Horn Weems。这位同时服务于美国海军与空军的上尉发明了航空史上极为著名的Weems 导航系统,它可令飞行员腕表通过转动表圈或中央表盘,配合周边的分钟刻度完成与无线电信秒针的同步,在无须调校指针的情况下保持与标准时间一致。这一设计元素随即成为了浪琴众多飞行表款中的经典特征之一。
2009 年时浪琴复刻的玫瑰金款Weems 秒针设定腕表,便是对于这段历史的追本溯源。该表款采用直径达47.5 毫米的玫瑰金表壳,以确保飞行员在使用过程中拥有最佳识辨性;白色亮漆表面衬以蓝钢宝玑指针则还原了其作为历史表款的时代风貌。印有黑色双轨分钟刻度的可转动表盘即是Weems 导航系统的概念核心所在。别致而不失实用性的“路易十五”型超大凸边表冠也是对于当年旧作的一脉相承,这一设计即便对于戴上手套的飞行员亦可提供便捷的操控感,备用的延长表带更使腕表具有了极强的泛用性。
作为航空史上最早的飞行导航表款之一,浪琴以美国著名飞行家Charles Lindbergh 名字命名的Lindbergh 系列,与Weems 系列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Charles Lindbergh 早年曾师从于Philip van Horn Weems, 并将Weems 所发明的导航系统予以改进和优化,且最终在1935 年为之申请了技术专利。而除在航空技术领域有所建树外,Charles Lindbergh 更在航空史上屡次缔造壮举。早在1927 年时,Charles Lindbergh 便独自完成了从纽约至巴黎的第一次不停站飞越北大西洋的航程;并于随后的1933 年偕同其妻Anne Lindbergh 从纽约起飞穿越47000公里,在经过17 个国家和地区后重新返回美国,最终完成了人类航空史上令人瞩目的飞行传奇。在飞行技术与硬件设施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技术早期,想要完成如此险象环生的艰辛任务,除方向陀螺仪、陀螺地平仪、薄膜标准尺以及非周期性指南针等曾被誉为“最先进”的航空设备外,一只可供计时之用的腕表显然也不可或缺。在其合作伙伴浪琴的通力协作下,Charles Lindbergh 所佩戴的腕表拥有一个带30分钟累计表盘的计时机芯,它可测算的时间达1/5 秒,并有一个可测量500公里/小时速度的转速计。
在2010年,浪琴为缅怀与Charles Lindbergh 在20世纪前期历经多年的精诚合作,重新发布了一枚被命名为“Lindbergh 飞越大西洋”的纪念之作,以赞颂Lindbergh夫妇横越远北的旅程。这枚机械计时腕表拥有47.5 毫米的超大表壳直径,表盘中如同其原型般将小秒针盘设置于9 点位,30 分钟累计表盘则位于3 点位,以白色围绕的银色表盘上除以蓝色精钢指针显示时间外,还设有一个与前作几无二致的、精度可至500 公里/ 小时的测速仪。设计独特的将官式表壳在其内侧扼要记载着Lindbergh 飞越大西洋这一历史事件中的数据,蓝宝石水晶表背则可欣赏机芯的运转。创意灵感来自于飞行员皮具的啡色鳄鱼皮表带将历史与现代在交叠中合而为一,使旧日的辉煌得以再现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