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属于中国的陀飞轮
         在腕表还未出现的年代,陀飞轮装置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怀表的走时精准度受到地心引力而产生误差的情况,今天,陀飞轮所承载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宝玑先生发明的初衷——佩戴在手腕上的表,根本不存在长时间受到地心引力牵引的困扰。如今的陀飞轮,俨然已经成为了“高级制表”的一个标志,那是机械与美学的绝妙融合,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中国制表业虽起步较晚,却不曾停留。海鸥、飞亚达、北京牌、上海牌……烙上中国印记的陀飞轮,远远近近,奏起一曲曲旋舞,你爱哪一支?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国产陀飞轮最早的“始祖”应该就是北京手表厂的“小燕子”TB01系列机芯了,这个“昵称”是因其陀飞轮组件上的摆夹板状似一直展翅飞翔的灵燕而得来的,其实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中华陀飞轮。1995年,北京手表厂的钟表大师许耀南开始了研制陀飞轮手表的工作,1996年,第一代陀飞轮诞生,这在当时国内制表业尚属首举。1996年到2004年,北表又不断对陀飞轮进行改进,机芯的厚度从6.16毫米减至5.78毫米,品质也逾趋稳定,2005年起,我们看到了一条稳步向前的发展道路:2005年成功加入飞返式日历机构,2006年试制成功TB02系列双陀飞轮机芯,2008年设计出MRB-1陀飞轮三问机芯、陀飞轮三问机芯、TB05正心式陀飞轮机芯,2009年TB04双轴立体陀飞轮机芯诞生。

         无卡度游丝是中华陀飞轮的另一大显著特点,摆夹板的“燕尾”部分只有游丝外桩,没有调整快慢的快慢针组件,通过调节设置在摆轮外援的可调节砝码或者螺丝来完成对手表精度的调节,游丝能够伸展自如,精度和稳定性较之通过快慢针调校的游丝摆轮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测定24小时实走误差控制在±10秒以内。制作陀飞轮转架的材料是航天钛合金,这一材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57个零件重量只有0.2克。另有日历机构和能量显示功能,可谓是功能齐全了。

         而另一个在陀飞轮上不得不提的成就便是海鸥的“双陀飞轮”,2008年巴塞尔表展上的那场知识产权之争,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海鸥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绝地反击,也让“差动机构”这个术语一时为人所津津乐道,简单说来,差动机构就是连接同轴和偏心两组不同的陀飞轮装置使之产生联动作用。其实有些瑞士品牌早已经能够在一块表上安装三个、四个陀飞轮,两个陀飞轮早就入不了他们的眼了。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品牌都应该明确的是,超越自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看着脚下的路,踏踏实实地走,那么三四个陀飞轮,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今天的海鸥有着清晰的发展方向:制表业发展至今,可以提到“发明”高度来说的机构可谓少之又少,因此,便把功夫更多下在“创新”上,采用全新的轻质材料、优化陀飞轮框架的整体结构,都旨在提高运转的平稳性,另外,还在表盘的3、9、12点位置预留附加机构空间,据说这么做是为将来增设更为繁杂的机构提供可能,究竟会变出什么样的新花样来,我们拭目以待。

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能够数得上名的国产品牌,陀飞轮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一条产品线。海鸥拥有从几万元的单一陀飞轮表到附加月相、日历、能量显示的十几万的双陀飞轮表,产品线广,为买家提供的丰富的选择面。无怪乎在现今国产表市场中的消费者接受度上独占鳌头了。

         如今正转型高级定制的北京手表厂,陀飞轮仍然是绝对的主角,今年最新的高级定制作品“枭龙戏珠”,就是一款搭载了TB01-2机芯的单陀飞轮腕表,按陀飞轮个数只能算“基本款”了,但搭上表盘上18K玫瑰金手工雕刻的龙,便带出了王者之气。另一款名为“太极”的双轴立体陀飞轮腕表,陀飞轮同时绕着两根相互垂直的轴运行,因此整个陀飞轮组件看起来有随机滚动的视觉效果,极富冲击力。

         飞亚达作为2012年巴塞尔表展上唯一进入“梦之馆”的中国品牌,陀飞轮系列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Memory陀飞轮腕表拥有独特的方形表壳,陀飞轮装饰与表盘并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上世纪风靡全球的磁带录放机,可说是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其中是否也有你的?而曾经上海人成家时必须置办的上海牌,也加入了陀飞轮的旋舞世界,2001年首款上海牌陀飞轮面世;2005年,上海手表厂成立50周年,在人民广场举办了庆祝活动,发行了50枚限量陀飞轮金表;国庆60周年之际,发行了限量60块的陀飞轮金表。其实飞亚达也发行了60周年纪念表,哪款更好?就是各花入各眼了。

一半喜,一半忧

         对国表,显然我们看得到喜——在我接触到的爱表人士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国产陀飞轮,一些买家认为相较于百达翡丽、宝玑等大牌一块陀飞轮动辄百万的价格来说,国表陀飞轮最贵不过二三十万的价格实在是性价比非常之高,但仍然有不少资深表迷“不买账”,说到底,品牌价值与品质还是国产表无法忽视的硬伤,这便是一直存在的忧——即使是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制表业最值钱的还是人工,尤其是精密零部件的打磨,一部分还是必须依靠人手。而这部分,正是国表经常忽略的地方,不仅仅是从美观角度的打磨修饰,包括一些功能上需要的倒角、毛刺等的打磨都还不尽如人意。

         国表与瑞士表之间的差距无法忽视也必须正视,我们期盼着能看到更踏实、更注重细节的国表,信心,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凝聚起来的。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加载更多
写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