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宇舶新任全球CEO Ricardo Guadalupe 先生(一)

        今年于宇舶的另一件大事自然是与法拉利缔结的360度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开局,于是借宇舶于中国宣传法拉利中国版限量款之机,“时间领域”有幸采访到新晋CEO Ricardo Guadalupe先生,听他畅谈由自己与品牌以及与中国的渊源。 

        WT:如果让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宇舶表的特点,您会用哪个? 

        RG:其实早在2004年,时任品牌CEO Biver先生(现任宇舶表董事会主席 让-克劳德•比弗 Jean-Claude Biver)为品牌找到一个能够充满哲学意味的,持久有生命力的理念,就是The Art of Fusion(融合的艺术),自那之后一直都被认为是宇舶表的灵魂所在。“融合的艺术”对于宇舶表有双重意味,其一指的是融合瑞士传统制表工艺与现代科技,其二:材质的融合 

        WT:您觉得宇舶表和其它品牌相比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RG:我想我们勇于创新,而且有能力进行创新,这是我们相较其它品牌最大的优势。这与我们的基本理念“融合的艺术”不可分割,我们在尊重制表传统的前提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将创新的理念不断带入我们的产品线。这具体体现在诸如材料方面的创新:我们是第一家在行业内采用陶瓷和碳纤维的品牌,并且推出了很多种不同颜色的陶瓷腕表;而今年新推的Magic Gold(魔力金)也是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PFL)联合研发之后的产品,这无疑代表了行业的尖端,也是我们对于自身理念的全新诠释。另外传统机芯都是在表盘背部,但我们现在以一种全新的诠释方式将它带到表盘正面,诸如此类创新都是我们区别于其它品牌的竞争优势。 

        (编者按:“魔力金”是宇舶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联合研发的全新贵金属材质,被”瑞士稀有金属管制办公室”鉴定为18克拉,并即将取得专利证书。18克拉的“魔力金”是世界上第一款防刮痕的黄金,有效避免了其他黄金或合金制品因年份长久出现划伤等印记。 

       “UNICO”是宇舶的第一款自产机芯,把导柱轮计时器结构呈现于机芯表盘面,搭载可拆卸的擒纵系统。)

        WT:如您所说,宇舶在材料和技术方面进行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有着许多革命性的创举,似乎总能够比较成功地把握住市场的时机,宇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RG:因为首先宇舶随时保持着创新的意识,创新已经是融入品牌血液中的DNA。就拿魔力金来讲,我们早在2007-2008年时已经对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进行资助,请他们帮助研究如何在保持黄金18K属性的同时增强它的性能。三年潜心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令我们先于市场研制出这种具有使用价值和无限未来潜力的材质。 

        此外还要有对于创新的想法付出努力的实践,因为任何创新都需要时间、努力以及耐心。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于陶瓷当中加入铝金属,因为铝很结实,同时又很软,易于变形,所以这也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项目。基于保密的需要目前我无法透露太过具体的内容。我们的工程师会不断地努力对材料进行创新,所以一方面是我们对于创新理念的执着,另一方面我们付出努力和时间让理念付诸实现。 

        WT:不知我如此概括是否合适,Biver先生在任其间,宇舶表经历过“沉寂”、“重生”与“起飞”的三个阶段,请问您任职期间,您将如何形容宇舶表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 

        RG:您概括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令宇舶成为顶级的奢侈品腕表,实现跻身行业内部最顶尖前五名的目标。2004年Biver先生接手宇舶时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如今宇舶在很多市场可以说已经大红大紫了。之前Biver先生为宇舶表在业内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使宇舶本身成为行业的一个风向标。这一切都与我们在品牌、产品和市场多方面的努力分不开。几年前,Biver先生和我说5年之后如果我们的产品销量达到什么数字我们就会很高兴了,但是现在实际数字已经达到我们预计的2-3倍。当然一个品牌的成功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影响,所以要保持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始终坚持独一无二或者说与众不同。因此我宁愿说如今是品牌保持优势并稳步起飞的阶段。当然任何一个品牌都会有一个发展势头的瓶颈,我们也很难保证这种势头会永远延续下去,但是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延续这种努力。

       WT:您刚才提到宇舶表目前的销量已经远超过之前的预期数字,记得小Biver先生也曾说过,“只要世界不停止,宇舶表的发展就永远不会停止”,请问您在任职期间对于品牌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RG:宇舶表本身属于奢侈腕表的顶端,所以数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像百达翡丽的年产量可能就是4-5万左右,江诗丹顿也就是5-6万左右。我们要保证的是质量、工艺和奢侈品牌所应具有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如我刚才所说,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们销量最好的是欧洲市场,我们已经不可能实现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翻2-3倍,但是在中国却仍有巨大的潜力,预计销售数量可能会达到目前的10倍。对于我来说,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扩大市场销量就是目标。同时我们也会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追求质量的不断完善,我们会加大自有机芯的产量,在5年内实现80%-90%的手表都采用自有机芯,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 

       WT:您的前任Biver先生一直强调在严格控制宇舶表品质的同时也严格控制产量,并把这作为确保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您是否会延续他的这一理念?人们不断看到宇舶推出各种“限量版”表款,有人说限量多了等于没有限量,对此您怎么看? 

        RG:总的来说,我们的策略是要保证我们手表总是能够实现Sold Out(销售一空)的感觉,其实在宇舶的销量当中,只有30%来自于限量款,另外的70%是非限量款。我们会对非限量款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数量控制。至于如何控制手表的数量问题,其实控制数量就是控制生产。我们将会不断地监控品牌在全球各地的销量情况,清楚了解每一款每个月在每个地区的销量如何,根据实际销量来控制我们的产量。 

        我们觉得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我们会持续不断关注这里。希望通过这种“控制”来让我们的买家和客户在购买每一块我们的产品时,都会有一种专属和尊崇的感觉:他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销售理念。 

        WT:我们眼中的宇舶四面出击,与多项运动亲密结合,您是否担心这种多方面的合作会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降低他们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度? 

        RG:对于宇舶表来讲,我们认为如今人们的视野比以前更加豁达,爱好更加广泛,如今的现代人涉足多项运动,有着广泛的爱好,所以我们与多种体育项目合作可以使我们接触到更多的客户群。即便有些客户目前没有能力去购买宇舶表,我们也愿意将品牌信息传递给他们,也许一些人目前还很年轻,但是他们知道宇舶表是非常好的、有个性的、前卫的腕表品牌,日后他们的心目中将会出现一种理念,宇舶会成为他们的梦想,今后有能力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向我们的产品。 

        刚才提到宇舶表的一个特征会不断地为人们打造梦想,所以参与运动方面也是不断地传递这样一个讯息,即便今天没有能力购买我们宇舶表的年轻人日后也有可能去购买我们的腕表。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法拉利以及其它体育项目的合作,我们想向广泛的市场和消费者传达一种理念就是我们品牌的成功并非单一在市场的成功,我们在质量上也同样有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有自己新材料的研发,会不断地推出自己的自有研发和生产的机芯,这是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面的运动向我们广大市场传递的一个讯息。 

        WT:目前宇舶表在2009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导柱轮机芯,具有计时功能,而且在后来的新款表当中都采用了计时功能,是否意味着计时功能将成为宇舶表的趋势? 

        RG:计时表的确是目前我们基本机芯的重要功能,对于那些体育项目来说就更为重要,我们一直在与体育项目合作,所以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功能。我们并不想做传统的三针表盘,宇舶表的特性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之处。这种计时机芯在技术方面是非常困难的,涉及到300个零件,所以我们只能生产2-3万的自有机芯。这种生产过程还是比较艰辛的,这不像生产陀飞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宇舶表是业内唯一一家让所有手表都具有计时功能的手表品牌。前面讲到我们导柱轮计时器结构的机芯整合于机芯表盘面,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们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可以看到这种计时器的架构在表盘上面,这也可以彰显我们的价值,提高我们价值的可视度,这是我们对于手表在计时功能方面的看法。 

         WT:您与Biver先生认识、合作20多年了,您认为在你们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这种合作可以给您的工作带来哪些益处?这种长久友谊的原因何在? 

        RG:我们有着20多年的成功友谊。我们是在1994年相识的,当时Biver先生还是宝珀的产品经理,我们一直以来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在此期间,我对Biver先生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理解了Biver先生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理念。Biver先生是一位天才,有着丰富的才华。海耶克(Mr.Nicolas G. Hayek)先生去世后,也许Biver先生是当今制表业唯一的天才。他有很多好的创意,但是要使这些创意变为成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手段进行处理加工,这正是我的优势所在,我们二人的关系是一种互补的、互相受益的关系。我似乎有一种使人安静的力量,可以看出这些创意当中哪些可以变为现实并带来营收的增长。从营运的角度来说,我有着更强的营运能力和执行力,我想这正是使我们二者的交往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加载更多
写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