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人物专访]近日,腕表之家编辑受邀采访北京熊氏珐琅掌门人熊松涛大师。腕表之家编辑特意来到他的工厂进行采访。目的是为了亲眼领略一下那里的艺术文化氛围以及熊大师本人的魅力。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中,我找了一些关于熊大师的资料,整理后感觉他在我脑海中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的轮廓。现在这个社会里,任何有买卖形式的艺术创作其实都少了一些对艺术本身的追求。但通过实际接触,我从熊大师身上看到了比珐琅价格更深层的东西:人生的价值。
腕表之家:首先先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吧!
熊松涛: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厂子里面,大学毕业以后,就从父亲手里学的这门珐琅制作手艺。开始本来想自己在外面找工作,自己有自己的事业,但是父亲还是希望能继承这一门手艺,能把珐琅制作工艺传承下去。于是我就在厂子里跟我父亲学习。真正创立熊氏珐琅是在我制作珐琅表盘之后的事情了。大概从03年开始,我们开始研制表盘,起因是最早看到瑞士的品牌雅典在卖珐琅表,后来我就觉得既然我的家族也是做珐琅的,就想自己动手试试。结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06年,我们就开始和北京手表厂合作,为北表制作了第一只珐琅手表,蝶恋花,这枚腕表出售之后,在瑞士受到了很多关注和追捧,售价达到100万左右。
腕表之家:您制作珐琅表已经有多少年了?
熊松涛:15年了。
腕表之家:在制作表盘的过程中,您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熊松涛: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的很多灵感创意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化。
腕表之家:那么您一定对中国古典文化由您自己的理解,请您简单谈谈可以吗?
熊松涛: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涉及了方方面面。从每一个方面都能提炼出很多精华。我个人更喜欢中国汉代文化,例如青铜器。景泰蓝的兴起从元代终末期被一些传教士传入中国,当时明帝非常喜欢,景泰蓝曾一度成为宫廷御用装饰品,我们在制作珐琅的过程中,在造型上也是汲取了一些明清年代的元素和艺术理念。
腕表之家:熊氏珐琅区别于其他方珐琅不同点在哪里?
熊松涛:首先从颜色上来说,熊氏珐琅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习惯用一些新颖的颜色。区别于传统景泰蓝。用料全部是自己配置的。把青金石,松石或者玛瑙加在釉料上,釉料本身采用传统的宫廷釉料配方。其次就是掐丝工艺,细致程度在行业里属于相对领先的。对于图案的表现能力非常强。胎体基本都是银质或者金质的,铜质的相对较少了。打磨工艺也非常细致。一枚表盘下来要54种工艺相结合才能出来一款完整的作品。
腕表之家:您还记得您制作的第一款珐琅盘吗?
熊松涛:其实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攻克新的技术难题,很难回答出我哪个才是我的第一款珐琅盘作品,如果有的话,也是和北表合作出品的蝶恋花吧!机芯是纯银的,技术很成熟。
腕表之家:在您众多的作品中,您有没有自己非常得意的作品?请举例谈谈。
熊松涛:飞亚达艺系列中的紫禁城系列是目前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腕表之家:您自己对珐琅艺术怎么看?
熊松涛:珐琅工艺从最初的传入延续至今,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了。从我自己的角度说,很简单,就是不能在我这里把这门手艺丢了。从解放初,这个行业开始复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个大的突破,我这一生的事业是想要让这种艺术在制作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曾经我们的作品在扬州参展,一个清华美院的教授看到我们的作品非常兴奋的对我说,看到景泰蓝能有现在的发展他非常兴奋,从我们这里看到了民族工艺传承下去的动力,对我自己来讲,也是很自豪的!
腕表之家:我们现在可以将珐琅工艺拓展到表壳制作上,那么您有没有将珐琅文化拓展到更多领域的想法?
熊松涛:当然了,首饰类、收藏类、生活用具之类。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文化需要,将珐琅放置在不同的物品上作为装饰。
腕表之家:您现在有徒弟吗?
熊松涛:我有徒弟,有两个。
腕表之家:谈谈您对腕表的认识吧!
熊松涛:表是一种有装饰工艺的艺术品。从功能上来讲也许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它可以通过艺术性或者复杂功能来展现实力。
腕表之家:珐琅表盘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在哪里呢?
熊松涛:其实目前最主要的是人员问题吧!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并不是很多。真正能坐下来,坐住了制作珐琅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腕表之家:作为行业领袖,您认为珐琅艺术本身未来的走向,或者说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熊松涛:朝着艺术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其他品牌能提升品牌的艺术价值。
腕表之家:珐琅文化可以与欧洲艺术形式接轨吗?
熊松涛:当然可以,但是会受到工艺方面的限制。一些欧洲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图案,但并不是所有都能在珐琅盘上被完全还原,所以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协商才可以的。
腕表之家:看到您柜子上有很多证书,这些证书里面有没有某一张是很有故事的?
熊松涛:这张金瓶证书,是我送给我父亲的,当时他身体不太好,所以我做了一个瓶子是为了父亲的身体能够恢复健康。瓶字的音译为“平”,寓意平平安安的意思。
腕表之家:谈谈您有关于珐琅制作的家族史吧!
熊松涛:我祖父学习珐琅制作9年,出徒之后,国家战乱,后来这个地方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于是祖父回家务农,直到解放以后文革期间,当时国家号召有手艺的艺人能够组织起来,将自己的手艺继续传承发展起来。这样做也有利于当时的对外出口贸易,当时咱们国家出口最多的就是饰品,于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组建了这个珐琅厂,当时厂子的规模不大,只有大概19个人。当时我祖父制作珐琅,而父亲一边建设厂子,一边跟着我祖父学这门手艺。从69年到现在,这厂子已经有44年了。06年,父亲退休,就把这个场子交给我了。
腕表之家:对比44年前的珐琅工艺,现在我们在工艺上进行了哪方面的更新呢?
熊松涛:很多。比如焊接技术、传统釉料开发等等。那釉料来说,相较于曾经的釉料,我们现在的釉料更加透明,因为在这当中我们添加了青金、玛瑙或者石英,这样一来,釉料本身就会变得更加温润,触感就像玉制品一样,美感更强。颜色上由曾经的100多种颜色拓展到了如今的600多种。
腕表之家:色彩世界中,您个人更喜欢哪种颜色呢?
熊松涛:我喜欢蓝色,青金蓝。那种颜色有一种幽深的神秘感。
腕表之家:您有什么爱好吗?
熊松涛:我平时也就喜欢写写字,画画,或者看书。
腕表之家:您这个珐琅厂的未来倾向于向哪方面发展呢?
熊松涛:我现在仅仅想多找几个得力的徒弟,想把熊氏珐琅厂发展成为更好的家族史企业。为了我的祖辈,同时也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能为后人们留下点什么。
腕表之家:从事这门职业您认为组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熊松涛:能沉得住气。做这个行业不是单单为了挣钱的,有时候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会有些滞缓,在那种情况下,看你能不能仍然把做珐琅还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08年经济形势就不好,当时很多人劝我不要做这个了,但是我仍然不听劝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所以人就应该沉得住气才能把一件事情干好。
腕表之家:您这个厂子现在有多少人?
熊松涛:80个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分工。
腕表之家:一个珐琅盘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出厂,需要历时多久?
熊松涛:大概2个月左右。
在与熊大师的交谈过程中,你会不知不觉的被他身上某种气质所吸引,这并非表象,而是从交谈中你便能感知到这个艺术家把事业当做毕生的追求和信仰。
有时候我们在某个阶段会遇到困难,但是是否都能坚持得下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因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珐琅,有时候我们会跟随时代的发展变迁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在社会大浪中不会随波逐流。在这个行业中,非常多的企业由兴盛走入暗淡,熊氏珐琅将工艺延续至今,道理在哪里?我想只有两个字:坚持。(图/文 腕表之家 高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