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表,这种民族喜好由来已久,也令瑞士各大腕表品牌嘴馋地紧盯着需求激增的中国市场。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关于腕表的讹传实在太多,下文将为你一一揭晓钟表市场的无稽之谈。
中国人是爱表的,这一点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开始。钟表是典型的欧洲文化,对于神州大地算舶来品。时至今日,钟表成为瑞士这个国家的名片,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顶级名表都来自那片不大的国土。中国与瑞士远隔万水千山,体现在钟表文化上不仅仅是运输的距离,也是认知的距离。不同文化下审视钟表艺术,难免产生一定的偏差,甚至是各种笑话。今天的钟表市场到底存在着多少讹传?有多少无稽之谈?我收集了一些写出来,希望大家至此终止传言,更加亲近钟表艺术的本真。
十大名表
LOGO怪谈
我听过最离奇的怪谈是有关劳力士(Rolex)与欧米茄(Omega)标志的讹传。有人说欧米茄的标志像倒扣过来的钱袋,是散财的。劳力士的标志是个皇冠,那是聚财的,所以聚财的就好。这还不算完,有人提出劳力士不能买白色表盘的,那叫“白捞(地方话白干的意思)”。上述怪谈只是瑞士品牌在华语圈空降时闹出的笑话。品牌称谓的本土化进程,最成功的要数伯爵(Piaget),比较不尽人意是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无论如何已经传播开,不好再改了。
各种俗名
前文有讲,中国人自明代晚期开始接触西洋钟表,到了乾隆时期至清末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市场之一。中国人喜欢表,但用心去研究的人不多。为了方便记忆,便根据钟表或机芯结构的一些外形随便起了中文俗名。因为不了解而胡乱起名,清代的“大八件”就是很好的先例(那种19世纪中前期生产的成对儿的瑞士怀表摆在一起,机芯刚好分成八部分,就被起了个点心的名字)。还有些零件的俗名如:工字轮、丁字轮、马仔、风水轮……不胜枚举。“狗牙”从未在劳力士的官方资料里使用过,“狗牙”是传统蚝式腕表表圈的俗名,装配此表圈的表显得比较华贵,那是20年前港片里黑老大的最爱。品牌给的标准称谓应是“三角坑纹”,它是早期防水表壳从正面开启的历史遗迹。“水鬼”又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俗名,它描述了劳力士几款最著名的专业潜水腕表,由于真正应该佩戴此型腕表的潜水人员有着“水鬼”的别称,他们的表也被称作水鬼了。最后因为腕表的颜色各有不同,还冒出了所谓绿水鬼、黑水鬼和蓝水鬼。好吧,我姑且认为:没有外号不发家。
欧版
今天的钟表市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世界大同”。今年表展上推出的新款,爬上欧洲表店柜台与爬上中国表店柜台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很多人宁愿去相信一些较罕见表款是所谓的“欧版(即欧洲版本)”。我考证这个讹传或许与当年消费日本电器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在我小时候仿佛人们都在说日本将最好的产品卖到欧美,其次在日本国内销售,最次的产品才卖到中国来。貌似只要某表被称作“欧版”,就要比其他在售表款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纯粹是不自信的表现,所谓的“欧版”表即使戴在手上,也未见得能让您显得更洋气。
纯手工制造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中纯手工制造代表着工艺、价值与稀有,于是店员在销售名表时经常把“纯手工”挂在嘴边。制表业确实离不开手工,但完全靠手工做不出今日高精度、高规格的好表。这需要到表厂看过才会明白,机芯夹板的成形、关键部件的成形全都依靠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了,制表所用的机床与制造核武器使用的机床没有什么区别。手工主要体现在毛坯零件成形后的精细打磨与修饰,这道工序还没有任何机器能够取代手工。目前制表业最前沿的发展形态是:机芯装配、点油及出厂测试都有半自动化的趋势,也就是需要手工但不依赖手工,无法完全放弃手工。综上所述,“纯手工”是名表话题中著名的无稽之谈。
老爷爷手艺好
在一般消费者眼中,制表大师应该是那种长着深深抬头纹的白胡子老爷爷。没错,这样的形象在瑞士制表业中并不罕见,但远不是只有老爷爷才能做表。老爷爷在表厂中主要起以下重要作用:带徒弟、复杂及超级复杂功能表的装配、拍画册做形象。大家日常去买的常规表款90%都是由中青年制表师完成的。除非是大收藏家买的表,绝大部分消费者跟老爷爷们关系不大。
越贵越准
精准是制表师毕生的追求。相信每个人儿时都曾拿着自己的表与电视台去对,这事我也干过,而且小学时戴过一块40元的石英电子表,一个冬天仅慢了14秒让我记忆犹新。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买过的表越来越贵,但表的精准度并没有明显提高。难道表不是越贵越准吗?确实是这样的。这是由于机械表与石英电子表的走时原理不同而决定的。以劳力士的机械表出厂标准为例,一天快两秒钟(因为机械表随着使用一般会逐渐变慢),这已经是最精准的机械表之一。劳力士机械机芯的振动频率是4赫兹,也就是制表业所说的28,800VPH,属于高频机芯范畴。很多品牌的机芯还达不到这么高的频率。但即使是路边摊买的几十元的石英电子表,其频率都是32,768赫兹。所以石英表比机械表精准很多,却非常便宜。昂贵的腕表其价值构成来自品牌、工艺、设计、材质、文化等方面,表并非越贵越准。目前看,民用计时领域最精准的表是电波授时表,它随时接收授时中心发出的信号,原则上没有误差。这样的表也没有传统机械表昂贵。
机械机芯保值石英机芯不保值
没错,机械表只要定期保养用个一二百年都没问题。我也听说“石英机芯只有20年寿命”的传言。毕竟石英技术被商业量产的时间不到40年,“20年报废”被证明没有根据。不可否认,在拍卖市场上几乎是机械表一统天下。你也会发现,即使是百达翡丽这样的塔尖品牌,从未停止过石英机芯的生产与研发。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天天给表上弦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喜欢随时拿起表就戴,它必须走得好好的。石英表起码能让你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享受到这一切。电池没电就去换,也不算特别麻烦,然后又可以三四年不去管它。表是否保值,决定因素很多:品牌、产量、设计、材质、故事性及入手价格等,相比之下机械机芯与石英机芯不是特别要紧的因素。只不过石英机芯显得离传统远一些,视觉上美观度有些差距。
自动表只有晃动了才走
很多购买了自动机械腕表的朋友都曾向我抱怨过一件事,说自己的表两天不戴就停了,然后要晃动腕表才能走,且经常调校时间比较麻烦。我要澄清:几乎所有的自动机械腕表都兼具了手动上弦功能,如果表内发条的能量已经不多,无需使劲晃动腕表。直接拔开表冠依顺时针方向拧几下,表瞬间容光焕发。那些并不经常戴,你又不希望它停走的自动机械表,每天拧几下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遇到日历中午跳历要停表12小时
很多朋友的表上都有日历显示功能,这是腕表除了指示当前时间以外最简单的附加功能。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因为腕表停走,重新使用后日历在中午12点前后就发生变更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是闹心,于是包括我在内的表主人在早上七八点让表停走,到了晚上七八点再让表走起来,这样日历就恢复正常了。其实这是个笨办法,正确且快捷的方法是拔开表冠到校时挡位,把表的时间向前拨12小时即可。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您试试。
天文台表
“天文台表”这个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从字面上你很容易理解为是专供天文台使用的表,我最初就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天文台表与天文台没有关系。天文台表的原文写法是“Chronometer(英文法文的拼写略有不同)”,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精密计时器”,字面上与天文台不沾边。为何会被翻译成天文台表?这与它的认证机构有关。在钟表王国——瑞士有一家专门检测计时仪器准确度的机构——The Swi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简称C.O.S.C.),这家机构的中文名已经约定俗成被译为“瑞士官方天文台”,于是经这里认证的表被称作:经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也就是所谓“天文台”表。机械表每天误差在-4至+6秒范围内即可获得天文台认证。今天不爱戴表的朋友拿手机看时间,手机时钟的精度都比天文台标准要高。需要强调,天文台认证制度代表着瑞士制表史的发展,更象征着一种传承。
本篇无稽之谈都是钟表消费的阶段性产物,随着市场发展及人们消费知识的提高,讹传会慢慢变化甚至消失。总结成文,希望为大家茶余饭后增添乐趣。
中国人是爱表的,这一点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开始。钟表是典型的欧洲文化,对于神州大地算舶来品。时至今日,钟表成为瑞士这个国家的名片,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顶级名表都来自那片不大的国土。中国与瑞士远隔万水千山,体现在钟表文化上不仅仅是运输的距离,也是认知的距离。不同文化下审视钟表艺术,难免产生一定的偏差,甚至是各种笑话。今天的钟表市场到底存在着多少讹传?有多少无稽之谈?我收集了一些写出来,希望大家至此终止传言,更加亲近钟表艺术的本真。
十大名表
这显然是影响钟表消费的最著名的讹传之一。今天,你若上网搜索“十大名表”,相关信息近90万条。而我知道,全瑞士就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去评选所谓的“十大名表”。因为在钟表的问题上瑞士人一致对外,只要买瑞士表就好,丰俭由人,上千个品牌从未排名。华语圈里流传最广的“十大名表”出处是1999年香港《名表论坛》杂志的票选结果,该评选至今已14年。当年评选出来的结果,在世纪之交为华语圈归纳出行业的精英,对推动远东市场消费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如果还抱着当年的榜单不放,你等于自动放弃了进一步学习名表品鉴知识的机会。“十大名表”排名对于钟表艺术圣殿来说不仅不是入门,连门钥匙都不算,更像是楼盘广告。圣殿的大门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钻研与探究来打开。无奈的事实是,比“十大名表”历史更悠久的,1960年代为方便海关对瑞士进口手表征税的内部标准——“几类几等”也仍在民间坚强地流传着……
LOGO怪谈
我听过最离奇的怪谈是有关劳力士(Rolex)与欧米茄(Omega)标志的讹传。有人说欧米茄的标志像倒扣过来的钱袋,是散财的。劳力士的标志是个皇冠,那是聚财的,所以聚财的就好。这还不算完,有人提出劳力士不能买白色表盘的,那叫“白捞(地方话白干的意思)”。上述怪谈只是瑞士品牌在华语圈空降时闹出的笑话。品牌称谓的本土化进程,最成功的要数伯爵(Piaget),比较不尽人意是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无论如何已经传播开,不好再改了。
各种俗名
前文有讲,中国人自明代晚期开始接触西洋钟表,到了乾隆时期至清末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市场之一。中国人喜欢表,但用心去研究的人不多。为了方便记忆,便根据钟表或机芯结构的一些外形随便起了中文俗名。因为不了解而胡乱起名,清代的“大八件”就是很好的先例(那种19世纪中前期生产的成对儿的瑞士怀表摆在一起,机芯刚好分成八部分,就被起了个点心的名字)。还有些零件的俗名如:工字轮、丁字轮、马仔、风水轮……不胜枚举。“狗牙”从未在劳力士的官方资料里使用过,“狗牙”是传统蚝式腕表表圈的俗名,装配此表圈的表显得比较华贵,那是20年前港片里黑老大的最爱。品牌给的标准称谓应是“三角坑纹”,它是早期防水表壳从正面开启的历史遗迹。“水鬼”又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俗名,它描述了劳力士几款最著名的专业潜水腕表,由于真正应该佩戴此型腕表的潜水人员有着“水鬼”的别称,他们的表也被称作水鬼了。最后因为腕表的颜色各有不同,还冒出了所谓绿水鬼、黑水鬼和蓝水鬼。好吧,我姑且认为:没有外号不发家。
欧版
今天的钟表市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世界大同”。今年表展上推出的新款,爬上欧洲表店柜台与爬上中国表店柜台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很多人宁愿去相信一些较罕见表款是所谓的“欧版(即欧洲版本)”。我考证这个讹传或许与当年消费日本电器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在我小时候仿佛人们都在说日本将最好的产品卖到欧美,其次在日本国内销售,最次的产品才卖到中国来。貌似只要某表被称作“欧版”,就要比其他在售表款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纯粹是不自信的表现,所谓的“欧版”表即使戴在手上,也未见得能让您显得更洋气。
纯手工制造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中纯手工制造代表着工艺、价值与稀有,于是店员在销售名表时经常把“纯手工”挂在嘴边。制表业确实离不开手工,但完全靠手工做不出今日高精度、高规格的好表。这需要到表厂看过才会明白,机芯夹板的成形、关键部件的成形全都依靠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了,制表所用的机床与制造核武器使用的机床没有什么区别。手工主要体现在毛坯零件成形后的精细打磨与修饰,这道工序还没有任何机器能够取代手工。目前制表业最前沿的发展形态是:机芯装配、点油及出厂测试都有半自动化的趋势,也就是需要手工但不依赖手工,无法完全放弃手工。综上所述,“纯手工”是名表话题中著名的无稽之谈。
老爷爷手艺好
在一般消费者眼中,制表大师应该是那种长着深深抬头纹的白胡子老爷爷。没错,这样的形象在瑞士制表业中并不罕见,但远不是只有老爷爷才能做表。老爷爷在表厂中主要起以下重要作用:带徒弟、复杂及超级复杂功能表的装配、拍画册做形象。大家日常去买的常规表款90%都是由中青年制表师完成的。除非是大收藏家买的表,绝大部分消费者跟老爷爷们关系不大。
越贵越准
精准是制表师毕生的追求。相信每个人儿时都曾拿着自己的表与电视台去对,这事我也干过,而且小学时戴过一块40元的石英电子表,一个冬天仅慢了14秒让我记忆犹新。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买过的表越来越贵,但表的精准度并没有明显提高。难道表不是越贵越准吗?确实是这样的。这是由于机械表与石英电子表的走时原理不同而决定的。以劳力士的机械表出厂标准为例,一天快两秒钟(因为机械表随着使用一般会逐渐变慢),这已经是最精准的机械表之一。劳力士机械机芯的振动频率是4赫兹,也就是制表业所说的28,800VPH,属于高频机芯范畴。很多品牌的机芯还达不到这么高的频率。但即使是路边摊买的几十元的石英电子表,其频率都是32,768赫兹。所以石英表比机械表精准很多,却非常便宜。昂贵的腕表其价值构成来自品牌、工艺、设计、材质、文化等方面,表并非越贵越准。目前看,民用计时领域最精准的表是电波授时表,它随时接收授时中心发出的信号,原则上没有误差。这样的表也没有传统机械表昂贵。
机械机芯保值石英机芯不保值
没错,机械表只要定期保养用个一二百年都没问题。我也听说“石英机芯只有20年寿命”的传言。毕竟石英技术被商业量产的时间不到40年,“20年报废”被证明没有根据。不可否认,在拍卖市场上几乎是机械表一统天下。你也会发现,即使是百达翡丽这样的塔尖品牌,从未停止过石英机芯的生产与研发。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天天给表上弦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喜欢随时拿起表就戴,它必须走得好好的。石英表起码能让你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享受到这一切。电池没电就去换,也不算特别麻烦,然后又可以三四年不去管它。表是否保值,决定因素很多:品牌、产量、设计、材质、故事性及入手价格等,相比之下机械机芯与石英机芯不是特别要紧的因素。只不过石英机芯显得离传统远一些,视觉上美观度有些差距。
自动表只有晃动了才走
很多购买了自动机械腕表的朋友都曾向我抱怨过一件事,说自己的表两天不戴就停了,然后要晃动腕表才能走,且经常调校时间比较麻烦。我要澄清:几乎所有的自动机械腕表都兼具了手动上弦功能,如果表内发条的能量已经不多,无需使劲晃动腕表。直接拔开表冠依顺时针方向拧几下,表瞬间容光焕发。那些并不经常戴,你又不希望它停走的自动机械表,每天拧几下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遇到日历中午跳历要停表12小时
很多朋友的表上都有日历显示功能,这是腕表除了指示当前时间以外最简单的附加功能。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因为腕表停走,重新使用后日历在中午12点前后就发生变更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是闹心,于是包括我在内的表主人在早上七八点让表停走,到了晚上七八点再让表走起来,这样日历就恢复正常了。其实这是个笨办法,正确且快捷的方法是拔开表冠到校时挡位,把表的时间向前拨12小时即可。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您试试。
天文台表
“天文台表”这个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从字面上你很容易理解为是专供天文台使用的表,我最初就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天文台表与天文台没有关系。天文台表的原文写法是“Chronometer(英文法文的拼写略有不同)”,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精密计时器”,字面上与天文台不沾边。为何会被翻译成天文台表?这与它的认证机构有关。在钟表王国——瑞士有一家专门检测计时仪器准确度的机构——The Swi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简称C.O.S.C.),这家机构的中文名已经约定俗成被译为“瑞士官方天文台”,于是经这里认证的表被称作:经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也就是所谓“天文台”表。机械表每天误差在-4至+6秒范围内即可获得天文台认证。今天不爱戴表的朋友拿手机看时间,手机时钟的精度都比天文台标准要高。需要强调,天文台认证制度代表着瑞士制表史的发展,更象征着一种传承。
本篇无稽之谈都是钟表消费的阶段性产物,随着市场发展及人们消费知识的提高,讹传会慢慢变化甚至消失。总结成文,希望为大家茶余饭后增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