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 速 之 王
1903–1935由 1903 年至 1935 年,迪通拿质地坚硬的沙滩成为打破陆上极速纪录的理想地点,并从此蜚声国际,八十多个正式纪录曾在此诞生,其中的十四个更是全球最快的速度纪录。当时,长期标示于沙地上、用作计算赛车速度的测速里距 * 记录了数项辉煌的赛车成就,包括范德比尔特(W.K.Vanderbilt)于 1904 年以时速 92 英里(148 公里)创下迪通拿首个世界纪录;巴尼 · 欧菲尔德(Barney Oldfield)驾驶“闪电奔驰”(Lightning Benz)在 1910 年以时速 131 英里(210 公里)刷新纪录,荣登极速之王的宝座。及后,欧菲尔德宣称他所创造的纪录是“近乎人类驾驶速度的绝对极限”。
当时其中一位杰出赛车手雷夫 · 迪帕马(Ralph DePalma)驾驶强劲的 12 缸帕卡德(Packard)跑车,于 1919 年以时速 149 英里(240 公里)创下全新世界纪录,此纪录保持逾 10 年之久。此后的时代,便是速度征服史上两大难分轩轾的竞争对手登场:马尔科姆 · 坎贝尔和亨利 · 西格雷夫(Henry Segrave)。自 1920 年代起,这两位富有的英国人便于 1907年所建的世界首个专用赛车场 —— 英格兰布鲁克兰(Brooklands)赛道上比拼,及后两人均缔造速度纪录,获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封爵。当布鲁克兰的混凝土椭圆形赛道不足以应付他们更强劲的高速跑车时,他们遂转往沙滩奔驰,首先是英格兰的潘丁沙滩(Pendine Sands)和绍斯波特(Southport),而最后必然地来到迪通拿。他们秘密制造的跑车时速超过 200 英里(321 公里),在当时只有飞机能达到如此高速。
他们的跑车配有飞机引擎,专为在沙滩上直线冲刺竞速而制造。西格雷夫在 1927 年的首次迪通拿对决中,驾驶“阳光之謎 S”(Sunbeam Mystery S)以时速 203 英里(328 公里)获胜,此次胜利是首次经国际标准验证的纪录,测量方式以同距离但相对方向测速里距,透过计算完成平均值,从而抵销风力影响。坎贝尔在翌年驾驶“蓝鸟”(Bluebird,他的所有战车均以此命名),以时速 207 英里(333 公里)打破纪录。 1929 年,亨利 · 西格雷夫驾驶新跑车“金箭”(Golden Arrow),以时速 231 英里(372 公里)的纪录再次领先,这个世界纪录为他赢得爵士封号,并登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头版。然而,他在翌年尝试打破水上极速纪录时却不幸意外身亡。
此后,坎贝尔年复一年地驾驶更强马力的“蓝鸟”战车,在迪通拿打破他曾创下的世界纪录,成为名符其实的极速之王。他每次的创举均吸引全球数以千计的观众及媒体蜂拥至迪通拿沙滩。 1935 年 3 月,他以时速300 英里(482 公里)为目标,并在首次冲刺时达到时速 330 英里(531公里),创下迪通拿前所未有的最高速度纪录。然而当他进行反方向驾驶时,其平均速度则减至时速 276 英里(445 公里),而这也是他在迪通拿创下的最后纪录。这次的失败促使坎贝尔测试新的场地 —— 犹他州的博纳维尔盐带平地(Bonneville Salt Flats)。同年九月,他成功完成挑战,以时速 301 英里(485 公里)刷新最终的正式纪录。自 1930 年起,坎贝尔均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创下壮举。他在当时的广告里亲身见证劳力士蚝式腕表非凡的抗震能力。由此可见,劳力士首位赛车运动界代言人早与迪通拿结下不解之缘。
全 球 独 有 的 沙 地 赛 道
虽然陆上极速纪录的竞赛场地移师至犹他州,迪通拿依然與赛车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 1936 年起,迪通拿便举办了不少独特的世界赛事,有助奠定其赛车世界的超凡地位。不久之后,椭圆形赛道赛车的黄金时代来临,赛道一半为沙滩,而另一半则为沿海的狭窄道路。从 1937 年起,这条独一无二的赛道便成为 200 英里美国摩托车冠军赛的赛道,而这项赛事更凭借“迪通拿 200”(Daytona 200)之名成为经典车赛。沙滩上的赛事极为精彩,吸引数以百计的观众到场观赏。不久,沿着沙地的转弯处搭建了一些木制的看台,此转弯处使得部份赛车手动弹不得或直冲入海。
随后,全国运动汽车竞赛协会(NASCAR,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Stock Car Racing)于 1948 年在迪通拿成立。现在, NASCAR 的赛事分别在全美四个不同地方举行,并成为大受美国观众欢迎的赛车类别。同年,迪通拿于 20 世纪早期举行的“极速周”(Speed Weeks)车赛重新举办,为期两星期的活动一般在二月举行。在佛罗里达州的艳阳下,迪通拿沙滩再次成为美国赛车运动的中心。沙滩上的测速里距让极速比赛得以再次进行,美国各大汽车品牌与顶级欧洲跑车纷纷加入战圈,趁机推销品牌的最新车款。
汽车经过数公里的疾走后其冲力得以加强,从而能以最高速度抵达测速里距。这些比赛均向公众开放:每位驾驶者都可以驾驶自己的汽车来创造官方认证的极速纪录。著名的“迪通拿沙滩公路赛道”(Daytona Beach-Road Course)位处公路与低潮汐沙滩之间,所举行的精彩摩托车和汽车赛事,是“极速周”车赛的焦点所在。据说,许多顶级车手都曾走私美国东南部(尤其是乔治亚州和南、北卡罗来纳州)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的蒸馏酒,为不时逃避联邦密探的追捕,均练就一身本领,所以有着丰富的赛车经验。
1950 年代中期,都市发展与沙质恶化逐渐威胁沙滩上的竞赛。有鉴於此, NASCAR 主席兼创办人威廉 · 法兰斯爵士(William France Sr.)便推出一项极为进取的计划,为极速赛事建造永久硬面赛道:迪通拿国际赛道。赛道于 1959 年开幕,继承迪通拿独特的传统并推广其国际声誉。
赛 车 殿 堂
迪通拿国际赛道于 1959 年开幕时,不仅是全美最高速的赛道,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超级赛道”。这条全长 2.5 英里(4 公里)的三椭圆角赛道,至今依然让每位入场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赛道独特的设计专为速度而设,其弯道的倾侧度达 31 度,最高点达 10米。高倾侧度可让汽车高速过弯,不会受离心力影响而滑出跑道,同时观众无论身处看台任何座位,均能将赛事一览无遗。然而,建筑工作却是极为艰巨的工程挑战,其中以铺平路面为甚。项目工程师查尔斯 · 蒙尼潘尼(Charles Moneypenny)开发出独有技术,应用在坡度弯位铺上沥青。铺路机连接上紧靠于弯位上方的推土机,方便在斜坡上工作,而这项专利技术及后更用于建造其他赛道。
迪通拿国际赛道与众不同的设计却不止于此:打从一开始,赛道的创办人威廉 · 法兰斯爵士便希望此崭新赛道不仅仅是 NASCAR 赛事的重要场地而已,而是能够成为国际典范。若要吸引世界顶尖赛车手到迪通拿參賽,便必须举办当时公认的赛车运动精英赛项:跑车赛事。法兰斯爵士构想出革新的概念,在大型赛道的内场建造公路赛车道,用作举行跑车与摩托车赛事,将经典的赛道与带有倾侧度弯位的独特椭圆形赛道结合为一。正是这个创新的方式带来了及后发展的世界耐力赛,其中包括与“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24 Hours of Le Mans)同样著名的“劳力士迪通拿24 小时耐力赛”(Rolex 24 At Daytona®),為这条美国赛道赢得国际声誉。第一届赛事以“迪通拿大陆赛”(Daytona Continental)之名于 1962 年举行,仅 1 年之后,劳力士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旋即推出,赛事与腕表几乎同时诞生,而两者的命运亦从此密不可分。
赛事以劳力士命名 腕表以迪通拿为名
威廉 · 法兰斯爵士不但热爱着迪通拿国际赛道,也非常钦佩马尔科姆 · 坎贝尔,跟他一样佩戴劳力士腕表。法兰斯爵士曾在品牌 1960 年代早期的广告中出现,表示劳力士是迪通拿国际赛道的大会指定時計。自第一届“迪通拿大陆赛”起,冠军车手除了获颁奖杯外,更可赢得一只劳力士腕表。当专为赛车手而设的宇宙计型腕表问世后,自然成为优胜者的大奖。不久之后,为强调品牌与此美国赛道的关系,劳力士特别将此腕表命名为宇宙计型迪通拿。
1992 年,劳力士冠名赞助“迪通拿 24 小时耐力赛”(24 Hours of Daytona),正式确立两者的悠久关系,而赛事自此更名为“劳力士迪通拿24 小时耐力赛”。这项美国历史最悠久、最享负盛名的赛事为国际赛车季度揭开序幕,并获简称为“ The Rolex”(劳力士车赛)。观众总是弃看台不坐,而前往内场空旷的地方感受现场气氛。 2012 年,这个传奇赛事庆祝 50 周年纪念。这届周年纪念赛事入场人次破纪录,并以精彩的赛果完满闭幕。经过 24 小时的激烈竞赛,最后经设于终点线附近的劳力士赛会时钟的精确测量,获胜队伍仅以 5 秒之差的优势夺冠。最后,优胜者完成逾 2,673 英里(4,300 公里)的路程,相等于由纽约横跨美国至洛杉矶的距离。
“劳力士迪通拿 24 小时耐力赛”精彩且引人入胜,同时却极为艰辛,在整整 24 小时内挑战人类与机械的极限,相信是除了“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外,世上绝无仅有的跑车赛事。时至今日,许多来自一级方程式赛车、NASCAR、印地赛车(IndyCar)及耐力赛的车手均踊跃参加这项赛事,他们都怀抱同一梦想:希望能佩戴上胜出比赛所获得的迪通拿腕表,并受世人所尊崇。
更多内容请关注腕表之家巴塞尔表展直播专题:http://basel.xbiao.com/ (腕表之家 井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