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Lan蓝思晴 《大寫的蘿菈》主笔 华语圈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创办《引想力工作室》从事专业文案、顾问、讲习等工作。
IWC应该是所有钢铁直男都知道的腕表品牌,而所有的理科男都绕不过IWC这一关,出生在瑞士德语区的IWC经过了150年的历史更迭,只证明了一件事:IWC就是腕表工程学本学。
所有的理科男都绕不过IWC这关,文科男也表示抵挡不住IWC的设计,到底IWC万国表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又是以怎样的吸引力法则掳获了大部分男人的心?虽然有些一眼看了就爱的特质,很多人无法用适当言语形容,就容我在这里且针对IWC的腕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技巧的几点观察,归纳出十个万国表工程学的吸引力法则。
要观察IWC腕表,我们可能先从外观的设计开始,我却倾向于从机芯设计开始观察,一枚机芯的设计是最容易看出表厂工程师们的心思,看出他们是怎么样放入机能与美感兼容在机芯之中,就像是建筑设计一样,你可以从每一件作品去看出表厂的追求与特征。IWC大部分的腕表机芯都是自动上链设计,只有59系、经典的琼斯机芯与置放于极为少量的高复杂腕表中的94系机芯等是手动上链之外,其他几乎都是自动上链设计。自动上链自然是为了现代生活佩戴的方便性,但自动上链机芯也不容易设计的好看。
机芯建构与配置可以反应出表厂工程师的思维。
如果仔细观察IWC自制的52、80、89系三个机芯家族,我们不难发现在机芯夹板的设计上,IWC多半采用以圆心轴为中心,所有的固定夹板都沿着这个中心平均发散布局,而摆陀皆为镂空设计,所以当你透过透明表底盖观赏机芯时,不管摆陀摆动的当下位置为何,我们看到的夹板分布都是和谐且围绕同心圆的平衡。IWC机芯的美在:妥当在每一个关键轮系零件处以夹板固定,容易局部拆装维修的布局,搭配着同心圆的日内瓦波纹打磨,以及主夹板珍珠鱼鳞形装饰。
万国自制机芯的布局多以同心圆方式排列,自动摆陀采镂空设计。
万国自制Calibre 80000型自动上链机芯。
很多人一直以为机芯夹板与表桥的打磨装饰是美学考量,其实是这些打磨的纹路,是古时的制表师为了防止灰尘直接落入机芯轮系中,让那些不经意的小尘埃可以先落在夹板的纹路缝隙中,才不致影响了咬合精密度要求极高的机械轮系,而今演变到现代就越来越讲究打磨的精致度。而这些美丽漂亮的装饰工艺,衬托着IWC精心设计的夹板,稳妥地让轮系的每个零件稳健运行,让我们在机能导向的机械生冷中,同时感受到手工美妙的温暖。
万国表自制机芯稳妥的配置与夹板精致的打磨。
说到机芯设计,除了外观当然我们专注在机能性的建构,其实IWC的机芯设计都暗藏了机能导向的玄机。机芯走时稳健便能进而达成精准的目的,这也是IWC机芯设计的最大核心价值,而IWC自动上链机芯设计的动力储存能力大约都在60小时以上,2019年发表的最新32系机芯搭载在全系列飞行员腕表新款,则加强动力储存到72小时。IWC的机芯尺寸也偏大,主要原因在于空间预留给扩充搭建复杂功能,其次还能让发条盒有充裕的空间,发条的厚度与尺寸都不需要被牺牲,也能间接达到更稳定的动力输出效能。
万国自制Calibre 32000型自动上链机芯。
动力的输出与传递是机械机芯最重要保持振幅稳定的关键,而掌握这个关键的核心零件就在于发条盒,发条盒的稳健与输出机制的稳定,都是创造整体机芯走时振幅与传动扭力稳健的重要因素,IWC机芯中适当的动力长度让动能一直保持在扭力最好的状态,而扭力的稳定就能促进振幅的稳健,因此更能确保走时的精准度。不一定超长的动力就能带来更好的扭力表现,反而在发条盒上满链或是动力快要释放完的时候,扭力状态是对机芯运行较为不佳的,IWC著名的七日链52系使用了双发条控制动力于七日储存能力(实际发条动力可超过七日),双发条盒输出动力时,扭力可以充沛稳定推动轮系却不致于扭力过强而伤害了轮系。
万国自制Calibre 52000型自动上链机芯,拥有七日长动能。
搭载Calibre 52110自动上链机芯的大型飞行员腕表小王子特别版,7日动能显视窗位于3点钟位置。
如果我们从尺寸上看来,IWC的自制机芯多半为30毫米以上,在较大的机芯空间中,IWC有充分的馀裕可在机械轮系中,设计帮助佩戴者使用机能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常常觉得IWC的面盘特别简洁平衡,其实都是来自于较大的机芯让面盘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发挥设计。IWC腕表的日期显示窗相较于其他品牌都较大、更好阅读,其实就是来自于机芯空间较大,可达成更有馀裕的面盘功能罗列设计。
万国表的机芯通常直径较大,面盘上各功能拥有较大的布局空间,也就拥有更佳的阅读性。
面盘的功能信息排列与机芯有着极度紧密的对应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机械表爱好者不偏好所谓的小芯装大壳,会将面盘上的圈盘都挤在一块儿。IWC在机芯设计的时候,为了将各种面盘功能信息更妥善的布局,以较大尺寸的机芯为基础,就更有馀裕应付各种直径尺寸的表款设计需求。这也是从阅读性、扩充性与美感三个部分着手的设计思维,设计从来都不是无端端、凭空而来的,基础于机能考量,再延伸到美学的平衡,正是IWC腕表最精彩的部份之一。
万国表的葡萄牙系列万年历腕表布局均衡且俐落,容易辨读。(型号:IW503302,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机械腕表的动力来自于发条盒,而发条盒需要靠上链系统以人手(手动上链)或佩戴手部动作(自动上链)对其上链,而自动上链更是考验上链的效能,因为在腕部动作一直处于各种不可测的角度,加上现代人活动性较低,手腕对上链系统作用也较低的因素,自动上链机制的效能更为重要,而IWC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发现了这样的需求,所以创造出IWC最著名的比勒顿双向上链系统,又昵称为啄木鸟双向上链系统,是IWC万国表在1950年代时所推出的棘爪式制动结构,由当时万国表技术总监Albert Pellaton所设计。摆陀并不直接牵动上链结构,而是被固定在一个凸轮上,凸轮则被固定在一个制动滚轮上,滚轮两侧以双红宝石滚盘牵动操作,由两个棘爪轮流勾动齿轮对发条盒上链。
比勒顿(啄木鸟)系统是万国表于上世纪50年代所研发的高效能双向上链系统。
万国表比勒顿双向上链结构图。
自动上链的效能主要在克服两件事:在细微的手部活动下是否还能有效上链?单一方向的摆陀上链是否足够?比勒顿系统的设计就是针对这两件事而生。而在IWC的新式比勒顿双向上链系统中,为了解决反覆上链作动的耗损问题,已经将部分的上链结构零件改为高科技陶瓷材质,更加强了低摩擦耗损的性能。
目前仍有数枚万国的自制机芯采用了比勒顿双向上链系统,并采用了陶瓷材质以提升效率。
IWC比勒顿双向上链系统无疑是其最著名且值得骄傲的一项杰作,但讲究因功能需求制宜的IWC机芯,仍然在比勒顿上链系统下面临了因为零件众多而厚度无法降低的限制,因此在部分的机芯如69系与最新的32系皆为双棘爪上链系统,棘爪上链系统是利用一个两端长短不一的Y字形的杠杆零件直接连接摆陀中轴与减速轮,当摆陀顺时针转动时,Y形杠杆的右臂往下拉动减速轮顺时针运转进而上链,左臂则空转制动。当摆陀为逆时针旋转时,Y形杠杆的左臂则上推,使减速轮亦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发条盒上链。与比勒顿有着相仿的作动结构,可以有效地对发条盒上链,在厚度上可以降低,更适合69系整合型的码表机芯与32型可多延伸功能的基础机芯运用。
万国表所使用的棘爪双向上链系统结构。
万国自制的Calibre 89000型机芯采用了棘爪双向上链。
搭载万国自制Calibre 69000型自动上链机芯的工程师计时腕表。(型号:IW380802,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我们讨论IWC就会言及德式风格,提到德式风格,我们就不得不说起包豪斯概念。我们所理解的包豪斯无非就是〝极简、机能〞两种概念,但包豪斯概念中其实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视觉上形式法则的展现,如果我们将视觉简化到只有点线面,那么包豪斯所倡导的形式法则,就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与圆形的相互交错或独立存在的一种设计语言表现。
IWC万国表葡萄牙系列计时腕表。(型号:IW371482,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正是因为这三种最基础的几何形式下,包豪斯概念中的所谓形式法则就可以将设计拆解为各种基础几何的结合,如果我们细细研究IWC的腕表面盘设计,你会发现在飞行员系列的计时码表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等边三角形(计时针圈)与圆形(表壳)的完美和谐;从三针款上下排字样的排列线条,看出一个正方形的布局。
IWC万国表飞行员计时腕表。(型号:IW377709,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葡萄牙的万年历四个针圈的平均排列,更可以拆解为上下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轮廓,而妥善的四个圆心如果延伸成线,它们又成了一个正方形。我们看到所谓IWC的美学并非平白无故,而是经过反覆的手绘稿粹炼、几番的电脑绘图仔细推敲,将这个视觉形式的法则推向至高。
IWC万国表葡萄牙系列万年历腕表。(型号:IW503404)
1930年代是IWC腕表最重要的年代,因为我们所熟知的IWC经典表款都是来自于这个年代:1936年IWC第一只飞行员腕表搭载了改制的著名83型机芯,也奠定了IWC在打造飞行腕表上的实质地位,而1939年第一只为葡萄牙市场打造、具有海事精准度的葡萄牙腕表也首度问世。而这两款腕表几乎定义了IWC腕表设计的中心思想:一丝不苟的面盘布局(为了更精确有效阅读时间)、精简却不失精准度机能的要求(为了使用者实际需求打造)。飞行与海事用途的腕表都需要具备精准度与高辨读性的特征,IWC腕表从这里起家延续至今,仍然遵从着这种严谨不苟的风格,这也是我们一见到IWC腕表就觉得它美得无处可挑剔的真正原因。
IWC万国表葡萄牙系列年历腕表。(型号:IW503502,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IWC万国表马克十八飞行员腕表。(型号:IW327012,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在包豪斯概念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通用法则。这种基础于群众都有追求精神意义与一致性的倾向,而设计语言中在审美的范畴里,必须使用可以通用于大部分人群的观点,那些存在于大自然、在我们身边周遭的原始几何,加以设计的修饰,即可成为一种审美上的通用,而这种通用将跨越国籍、文化等社会背景,得到一致的审美认可。如果我们去用这样概念去欣赏IWC,我们就会发现,在IWC面盘上使用的数字时标,几乎都是一致的粗黑体,工整且不苟的线条,让我们几乎没其他的联想与延伸,将数字落实到:易读与实际两个层面;而罗马数字时标也是精简、粗细适中,没有多馀的修饰与装饰,这些面盘上使用到的字型,几乎都是同一个族系,虽在不同的款式有些许的小变化,却万变不离其宗地一致与统一。
飞行员系列采用清晰易读的粗黑字体。(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即便是罗马数字或棒状时标,也是粗细一致的线条。(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人类最初创造机械装置的理由为何?主要是在便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以人手和科学的头脑推进对世界的了解与拓展,而当机械装置被创造出来时,运用了人类的智慧与对科学的理解,将它为一个自己可以透过充足动力无限运转的机器,以加强人类在各种需求上的效能推展。而机械腕表在某些机械装置功能上,有些功能就是为了实际功能产生,而IWC也在机芯、表款设计一直都在这样的机能考量更贴近,让机械腕表更以机械唯物为出发点。比如停秒装置,这个是为了校时对准更精确而设计的功能,也是IWC表款机芯设计一致的特点之一。
万国表几乎所有表款皆具有停秒机制,这一功能是为精准校时所设计研发。(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当人们都普遍认为潜水表设计元素中,外置单向旋转表圈是最标志性的设计,而IWC却在旗下Aquatimer系列下全面使用内置型旋转表圈,其设计原因考虑到单向旋转表圈仍然有外力误触而搞乱了原本计时的疑虑,IWC的机械式内置表圈必须透过旋入式表冠(非校时表冠)旋转指示并锁定,既保留了旋转表圈在潜水活动里的短计时需求,同时又避免了误触误时的问题。机械的设计都在于解决问题,而腕表在IWC的设计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以机械为解决方案的中心,来成就使用者在实用性上的需求。
万国表为了提升潜水计时圈的实用性能,而将旗下海洋时计系列潜水表皆设计为内置旋转表圈。(图片来源:IWC官方Instagram)
我常常想,许多工业产品都设计得不够直觉:使用时你几乎不能用你的本能直觉,还非得先学会很长一串曲折的逻辑,才能稍稍地了解操作方法。可IWC就擅长直觉操控的设计特质,举例来说:IWC今年限量250枚的喷火战机飞行员世界时区“最长的飞行”特别版腕表,其特有的专利世界时区机制,如将表款可旋转表圈向下压并双向转动,面盘上的时针与12点位置的扇形时间视窗会一起连动,操作只需要这么一个动作,不需要按钮、不需要拉出表冠几次转几次。
IWC喷火战机飞行员世界时区腕表“最长的飞行”限量版,人民币定价100,000元。(型号:IW395501;摄影:Kyle Kuo)
这只直觉性操作的世界时区腕表,区隔了所有其他的世界时区设计:一般的世界时区还是得透过表冠或按钮调整时间,而喷火战机飞行员世界时区“最长的飞行”特别版腕表则是真正可以让飞行员即便带着手套都能在时区变化时,以旋转表圈直接调整时针以及视窗时间,而视窗里头是24小时制的方法显示时间,透过旋转表圈加上表圈上世界城市名对上了12点钟位置的三角形,而时针与视窗里的时间是一致的,只是上午下午因时区不同。这也是IWC设计表款的特征之一,用直觉思维不需要拐弯的设计,也才是设计工程学中的大智慧。
IWC喷火战机飞行员世界时区腕表“最长的飞行”限量版,搭载了专利设计的世界时区调校机制仅需简单旋转表圈便可调整时区。
IWC的复杂功能机芯在设计上还有两个特点:使用者便利设计以及针对机能考量的性能推进,就像不论是IWC的万年历或是年历都是可以透过单一表冠轻松调校的。可透过单一表冠就可以调整的万年历与年历功能,这些极其方便简单的操作系统都必须在机芯轮系中,以整合的方式,将轮系安排在不同层却又可以结合一处,集中以表冠轴延伸出来的齿轮推动、调校,免除了在表壳四周以相对应位置设置隐藏调校按钮的复杂方式,IWC以集中式的机械整合装置设计化繁为简,也是IWC极为特有的思维,更让IWC在简洁利落这条路上成为大神级的模范。
万国表旗下万年历功能化繁为简,可经由单一表冠调校。
IWC万国表喷火战机大型飞行员万年历腕表,青铜表壳直径46毫米,搭载自制52615机芯,动能7天,限量250枚,定价人民币223,000。(型号:IW503601)
▼加入蘿菈朋友圈▼搜索daxiedeluola蘿菈微信号,进入蘿菈的朋友圈,并有机会加入蘿菈表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