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认识多年的表友最近吐槽,他有一只公价20多万的机械表,日差达到10几秒,让他心里不太爽。
相信这位表友碰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他的遭遇,让我不禁想到了机械表的历史。在石英表问世之前,机械表很是风光了一阵。
1969年,精工率先量产石英表Quartz Astron。精准的石英表曾把机械表“按在地上摩擦”。当机械表东山再起的时候,精准已经不再是机械表的主要卖点。
精工1969 Quartz Astron 50周年限量腕表
那么,是否能就此说明机械表不用讲究精准,即使走得差点也无所谓?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虽然精工率先量产石英表,但是奠定目前石英表振频标准的品牌,则是芝柏。1970年代初期,芝柏推出振频为32768赫兹的石英表。很快,该振频就成了石英表的普遍振频标准。
现在绝大多数石英表都采用32768赫兹的振频。由于石英表具有稳定的高振频,在走时方面完胜机械表。
大多数机械表的振频为3赫兹和4赫兹,远比不上石英表。除了振频,机械表的走时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制约。总结下来,其中有温度、磁场、机芯设计、摆轮游丝,以及调校水准等等。
由于机械表这样或那样的“先天缺陷”,即使宝玑大师再生,也无法让机械表走得比石英表更准,这不免令人有些沮丧,但这是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的客观事实。
无处不在的磁场,也许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忽视的。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容易让腕表受磁的物件,主要是手机和电脑。
手机尽管本身辐射并不大,但如果和腕表“待在一起”的时间过长,很有可能让腕表受磁。之前我就有一只腕表,因为和手机放在一起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而受磁,从原来日差5-6秒,突然误差加大,变成30秒以上。电脑音箱也很容易让腕表受磁,所以佩戴机械表的朋友尽量别让腕表靠近音箱部位。
机械表比较容易受磁
机芯设计也许应该让制表师来讲更合适。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超薄,超小的机械表很难走得准。各大品牌在设计机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考虑,有些品牌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让腕表走得更准,而是追求轻、薄、美的境界。
所以,如果你为了外观养眼,或者佩戴舒适,买一只超薄或超小的机械表,就别再苛求它的走时了。
摆轮游丝是影响机械表走时最关键的部件之一,现在绝大多数瑞士表使用的都是Swatch集团旗下Nivarox游丝厂出品的游丝。
劳力士在Parachrom蓝游丝问世之前,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采用过Nivarox游丝。这些年,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还出现了硅游丝等让人耳目一新,并能助力走时的新材质。
欧米茄的至臻天文台机芯就采用硅游丝。从物理特性上说,硅游丝能通过其几何结构,调整出良好的等时性,让走时更为精准。
最后想说的是调校。它很考验制表师的能力。这里调校主要指调游丝和调摆轮。如果是机械表采用的是传统的快慢针结构,那么通过调游丝的方式来调快慢;如果是无卡度游丝结构,那么就通过摆轮上的螺钉或砝码来调快慢。相对而言,后者更加精密,显得更有“高级感”。
在冠蓝狮机械表里,有些款式经过特别调校,比普通冠蓝狮更精准。当然,经过特别调校的冠蓝狮,价格也比普通冠蓝狮贵得多。
在机械钟表的历史上,一代代制表师为了让钟表走得更准,可没少花功夫。宝玑大师发明陀飞轮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它能够克服地心引力对怀表走时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让怀表走得更准一点。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
现在针对机械表走时的各种测试、认证更是层出不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简称天文台认证)。这是最有影响力的走时认证之一。
必须要说明的是,天文台认证针对的是机芯,而且除了机械机芯之外,也测试石英机芯。但是因为石英表本来走得就很准,事实上没几家会把石英机芯送到天文台进行认证。所以,天文台认证主要的测试对象还是机械机芯。
天文台认证的表,在不同定位的品牌里都能看到
许多不懂表的朋友,也或多或少听说过天文台认证的名字。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天文台认证是个噱头而已。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表买来还是要戴的。如果两只机械表其他条件差不多,大概很少有人会选择走得不准的那只吧。当然,走时不错并不意味着这只机械表的工艺必然出众。
其实,目前大多数品牌只要在调校等方面用心一点,通过天文台认证并不困难。
显而易见,测试机构和钟表品牌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钟表品牌的捧场,测试机构难以为继;没有测试机构的认证,钟表品牌缺乏底气。
即便如此,天文台认证还是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一套清晰的规范,为走时提供了标准。按照天文台标准,接受测试的机械机芯必须在三种温度,五个方位,连续测试15天,最终日差在-4秒到+6秒之间才算合格。
劳力士一直注重精准耐用
我觉得,天文台认证就像现在的一些学位证书或者技能证书。既然自己有能力,那么通过一些准备,用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是更好吗?能够拥有证书,起码说明你付出了努力。
劳力士就是天文台认证的大客户。劳力士的蚝式手表全部通过了天文台认证。但劳力士的天文台认证和我们常见的那种天文台认证又不太一样,它是具有劳力士特色的天文台——超级天文台。
在把机械机芯送到天文台认证之后,劳力士还会把机芯装进表壳,测试整表的表现。只有日差达到正负两秒,才算达到劳力士的超级天文台的标准,在表盘打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以示卓尔不群。
从实际表现来看,劳力士走得准这点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而且,由于劳力士还使用了无卡度游丝结构,能够长期保持精度。得益于劳力士的公司规模和实力,其通过天文台认证的腕表数量也在各大品牌中名列前茅。
欧米茄的至臻天文台不但注重走时精准,还具有超强的防磁能力
说到精准,必须要提欧米茄。自从欧米茄推出同轴擒纵技术以来,该技术就是精准的代名词。从1999年推出第一代同轴擒纵机芯2500到现在,同轴擒纵已经经过了几代发展。
目前采用8系同轴擒纵机芯的欧米茄,大幅采用防磁材料制作机芯,并且全部通过了欧米茄携手瑞士联邦计量研究院(METAS)推出的至臻天文台认证。而在拿到至臻天文台认证之前,需要先通过天文台认证才行。
至臻天文台机芯不但走时极其精准(日差0-5秒),而且还超级防磁。佩戴至臻天文台腕表,完全不用担心受磁。从打磨和配置的角度来看,至臻天文台机芯也可圈可点。
当然,拿到天文台认证的品牌还有不少,像天梭、美度、汉米尔顿、浪琴、雷达、梅花、帝舵、百年灵、泰格豪雅等等,都有通过天文台认证的腕表。
日内瓦印记诞生于1886年,最早为了防伪而设,以前只侧重工艺,其中多条准则与打磨相关。日内瓦印记有严格的产地要求,不是任何优秀品牌都有资格申请。有些顶级品牌尽管不错,但由于不在日内瓦地区,没法获得日内瓦印记。从某个角度来说,日内瓦印记其实也是一种产地保护。
所以,尽管日内瓦印记已经130多岁了,但在这一个多世纪中,获得日内瓦印记的品牌并没有多少。
罗杰杜彼Excalibur Huracan Performante腕表
一直以来,日内瓦印记和走时没有什么关系,这也给了通过日内瓦印记,但走时不咋地的品牌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讲究工艺,所以可以不准。
但是,日内瓦印记的标准在漫长的发展中进行了多次修改。2012年,日内瓦印记把走时也纳入了考量,对机械表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通过日内瓦印记认证的腕表,每周的误差不能超过1分钟。
通过日内瓦印记认证的江诗丹顿纵横四海超薄万年历腕表
尽管该标准对于走时的要求不如天文台严格,但至少说明,即使是日内瓦印记这样原来只侧重工艺的认证,也开始认为,高级钟表不仅需要工艺好,走时也得达标。印象里,历峰集团旗下的江诗丹顿、罗杰杜彼和卡地亚,都有通过日内瓦印记认证的手表。
百达翡丽5712G
就算我们拿著名的顶级钟表品牌百达翡丽来说,它也没有因为工艺上的考究,放弃对走时的追求。
百达翡丽是日内瓦的品牌,所以以前很多百达翡丽腕表都拥有日内瓦印记。2009年,百达翡丽推出了自己的PP印记,不仅在工艺和打磨方面出类拔萃,对于走时的严格标准,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直径不低于20毫米的机械机芯,走时日差为-3到+2秒。直径低于20毫米的机械机芯,走时日差在-5到+4秒。
来自汝拉山谷的技术流积家,也有一项自家的认证——1000小时测试。顾名思义,接受测试的腕表需要经过1000小时的严格考验,测试内容涵盖防震、防水和走时等不同方面。
其中走时一项,1000小时测试的要求是日差-1到+6秒,而且针对的是整表,不是机芯。
积家超薄大师系列月相珐琅腕表
1000小时测试自1992年推出以来,一直是积家的一块金字招牌,刚开始仅限于大师系列,现在则扩大到旗下所有的系列。
由帕玛强尼、萧邦和播威这三个品牌联合创立的QF质量认证,独树一帜,虽然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却极难获得。要拿到QF质量认证,首先机芯的工艺和美学必须达到要求,之后再将机芯送交天文台,获得天文台证书。最终,腕表要在模拟测试仪上进行测试,达到0-5秒的日差。
并不是只有瑞士机械表才关注走时。日本、德国也有一些品牌看重走时。比如前面提到的冠蓝狮,它有自家的GS走时标准,日差-3到+5秒。
特优级别的冠蓝狮机械表,日差能达到-2到+4秒。而且冠蓝狮全部采用自己研发的机芯,并拥有制作表盘、发条、游丝的能力。
冠蓝狮有自己的GS标准
格拉苏蒂原创议员天文台陀飞轮腕表
德国品牌格拉苏蒂原创在议员天文台等腕表中,拥有德国天文台认证。和瑞士天文台相比,德国天文台的标准尽管也是日差-4到+6秒,但它测试的对象是整表,不是机芯。
和石英表相比,机械表由于机芯结构等原因,在走时方面永远难以赶上石英表,但这并不代表它应该放弃精准。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著名品牌在关注工艺的同时,不断在走时方面下功夫,为腕表走得更准做了不少努力。
工艺和走时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如果两者能够和谐共存,难道不是更完美吗?所以,即使对于机械表来说,走得准点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