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1聚会
每位劳力士玩家或者爱好者,都对运动劳趋之若鹜,相信每只能说的出名堂经典已被熟知。谁知还有一个传奇,他比运动劳更早,在历史上他有着更为丰富的产品线——Bubbleback;这是劳力士创始人Hans Wilsdorf有生之年给大家留下的彩蛋,等待着劳迷们去寻找。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被称作劳力士泡泡背的系列腕表,作为早期劳力士的经典代表。他有很多不同称号,国内也有称小乌龟,在中国香港他被称作棺材仔,中国台湾叫泡泡背或小馒头,欧美日叫他为BubbleBack,意大利叫他为OVETTO(细小的蛋)。
超大冚耳泡泡背,稀有品
为什么要叫泡泡背,这得从他的机芯说起,劳力士在三十年代发明的全自动上链机芯。此机芯因封闭设计,多层厚实夹板导致机芯整体偏厚(6.8MM比现在的3135还厚0.8MM),如果按正常的表壳设计是装不下这枚机芯,所以劳力士专门设计了圆拱型后盖,其形状就如泡泡一样,这也是泡泡背的由来。
这枚可360度旋转上链机芯在当时可谓风光无限,其设计申请了专利,导致其对手无法使用全自动机芯的设计(只能使用撞陀或手动机芯)。从机芯图可以看到被拆成两个系统,上方是全封闭夹板和自动上链装置,下方则保留着手动机芯设计。
从而劳力士在自动机芯的技术上领先多年,但当时的劳力士也为此犯下错误。实际上在1923年英国钟表匠Harwood了撞陀式自动机芯,在其公司已经做过自动上链技术的宣传。而劳力士在广告宣传上使用“Rotor”、“Perpetual”、“Self Winding”并以“首创”的概念误导消费者,导致业界批评,最后汉斯·维尔斯多夫登刊致歉,这才有了上方海报的图片。
不过这不影响劳力士泡泡背的红火,作为兼具全自动机芯和蚝式防水表壳两个独家专利,在1933-1955之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辉煌。在这里顺便提一句,劳力士的第一只水鬼6204诞生于1954年(实际用的也是泡泡背末期机芯),而探险家鼻祖则更不用说直接就是泡泡背的演化品,也即是说泡泡背为劳力士打下的坚实基础功不可没。
一堆小钢劳,分别是6303,6422,6694,1601,16014
毒师也是初窥泡泡背,不敢说自己研究多深,结合多位大佬,特别鸣谢美国大神Oldguy的历史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下泡泡背的分类。希望对有兴趣入坑的表友们一些启发,也欢迎更多劳迷学习探索历史款式。
而要讲泡泡背的具体型号是不太现实的,一是他的型号非常多,如果按照全封闭或半封闭机芯的劳力士作为泡泡背型号可以多达上百只。其二,近百年的历史导致很多款式资料缺失,实物都找不到谈何容易,当然这也是劳迷们着迷之处,带着冒险的心态去寻找宝物,岂不是一大乐趣。
泡泡背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一个是根据年代的不同,分为六种不同的机芯版本。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表径的尺寸来分成大中小和特小或女表几种类型。第三种则是归纳成特定的元素,如材质,盘,针,耳盖等等。
各种分类各有各好处,先来说说机芯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最简单直接的,从机芯背面可以简单划分具体的年代,从而识别整体是否对期。
第一代:1933-1935年,8 3/4''' Hunter早期机芯有调整槽(Didactic),方便维修调整快慢,另外刻上英/法两种语言作注释。
第二代: (1935-1941年) 8 3/4''' Hunter基本与第一代无太大区别,但少了刻印和注释。
第三代: (1941-1943年) 9 3/4''' Hunter初次采用NA机芯,称为620的9 3/4尺寸相比更大,配件也有了不同配置。
第四代: (1943-1945年) 9 3/4''' Hunter盘面开始刻有法文(CHRONOMÈTRE),此天文台标准需达到五方位行走十日内,并要求测试在2-32°温差中,达到不超出0-15秒误差范围。
第五代: (1945-1946年) 9 3/4''' Hunter在转陀上刻上PERPETUAL专利技术,以此加强技术垄断。
第六代: (1946-1955年) 9 3/4''' Hunter早期除了刻字有轻微区别外,与第五代差异不大,重点是中后期出现的半封闭自动陀。
这六代机芯贯穿整个泡泡背时期,直到1955年全线停产,更换为蝴蝶陀的10系列机芯。
在尺寸方面,一般分四种尺寸,大泡泡背(36MM),中泡泡背(34MM),小泡泡背(30-32MM),泡泡横背(30-32MM,表耳间带耳盖),还有一些女泡泡背和特殊型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其中中泡泡背多数出现在后期为主,泡泡横背则是款式最多且最有设别性的设计。
最顶级的珐琅泡泡背Ref.6031 和 Ref.6085
在表壳材质方面:分全钢,全包金,包金钢底盖,间金,全金9K,10K,14K,18K(黄金或玫瑰金)。
在指针方面,也是非常丰富:分铅笔针,奔驰针,柳叶针,钻石针,蜡烛针,竹叶针,棍仔针,半叶针,太妃针。
盘面的配置则是家家都不一样,丰富的盘面也是泡泡背最大的可玩性,要想收齐泡泡背各种款式,单凭有钱是搞不定的。
十三划元祖Ref.3348
关于泡泡背的型号不少,今天重点讲下十三划。十三划最早出现在四十年代的Ref.3348,因其表圈十二点双梯形刻度,每刻之间又有单梯形刻度故大家称为十三划。十三划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充当中型表径的主角,直到2006年Ref.15210的停产,十三划终于画上句号。
而毒师手里这只Ref.6303则是1955年作为泡泡背尾期的产物,表径34MM,末期半封闭自动陀,大三针无历配置;拿起手中轻轻晃动,那支小蓝针又重启了时间光环,独家记忆摆在心底。
虽然之前也有做过一定的功课,一直想玩玩泡泡背,但他真的出现时会发现来的是那么突然。甚至没有太多时间给你考虑,而处于对原表主的信任,加上表况非常好,还是当场拿下,成为自己第一只泡泡背。
可以见到整表保存的特别好,特别是这外齿挺直光鲜,足以见到前主人对他呵护有加。盘面也因岁月的流逝泛起点点斑纹,大扫把皇冠和子弹刻度,并辅以太妃针的旧时配置足以令人心动。
没有经过再加工的人为痕迹是玩旧物的最高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回时光机器里的真实自我。
底盖背面有清晰的印记标识,除了大扫把型的logo外,可以看到型号6303注释,另外下方的1.55代表1955年第一季度生产,这正是泡泡背停产的最后一年!
另外底下标识神秘色彩的刻印“18”号码,这是劳迷发现凡在1953至55年中出产之旧劳,底盖内会多刻印上“18”的编号!多年来无论欧美及亚洲等地的钟表收藏家均想了解其神秘“18”中意思......
有收藏家认为是当年注制表壳的指定机器,也有人觉得是钢铁中含有18%铬(Chromium),再加上8%镍(Nickel)正正是304级的精钢! 更有其它派系认为18是形容某些特订精钢只可注制18件表壳於同一件金属上......
开口笑机芯,也证明劳力士后期对泡泡背进行了改进,在保证坚固耐用的基础上。增加快速调校装置,方便后期维修,740机芯采用18钻设计,直径29.5MM,厚度6.8MM,六方位天文台测试。机芯可拆分上下两层组件,在前面的机芯拆解图里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
关键的摆轮部分为独家设计方格摆轮带有温度补偿螺钉,双层蓝钢游丝,同时使用鹅颈式微调,确保了走时精准性。负责保养的小景师傅也说此机芯设计虽然没有双红轮组,但扎实的用料即使几十年后依然走的不错。
右:美国收藏大神Jason singer拥有一千多只泡泡背
关于泡泡背的建议:
新手入门必须谨慎,虽然泡泡背尺寸偏小,入门级价格不贵;但其水非常深,即使高手不小心也会中招,对其泡泡背必须谨慎中摸索,对于每个零件,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机芯、壳只是入门,针面则是深入研究的重点,而带、把头则是看机缘......
对于古董表的研究,国内玩家起步很晚,这也导致泡泡背玩的人不多。即使偶尔碰到一只,也要多加小心。翻新,拼装,臆造都是泡泡背里常常见到的情况,多学习积累;这时候就考验你的知识量了,再不行多请教,有高手指点的话速度也会快很多。
其实泡泡背学问很多,需要大家去慢慢探讨积累,正如开头所说的劳力士创始人留下的彩蛋。他不容易找到,或许也没有最完美的答案,但他让玩家们乐此不彼。也许过程才是最开心的,当纯为了拥有而拥有,或许早已偏离劳迷们的初衷。
Just for fun
2020.01.21聚会
初识表,只见表。略识表,表不见。识多表,只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