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卡地亚(Cartier)火力全开,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盛宴。首先是4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呈现“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特别展览;紧接着4月19日至5月21日期间,于广州邮政博览馆推出“寻踪豹影”展览,展示一百多年来猎豹风格的源起与变迁;然后4月22日至7月23日期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法国摄影师、电影导演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最新的展览则是5月30日至6月19日期间,于北京王府中環西座举办的“时光无界”限时体验空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卡地亚百年制表工艺与美学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这些展览从南到北,在中国大地上一路铺展而开,气势恢弘。主题既有人文关怀也有艺术赞助,既有动物图腾也有经典设计,这也从侧面展现出卡地亚在一又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累积的丰富底蕴,缤纷多姿,令人目不暇给。这些展览有的已经结束,有的仍在持续,你会对哪个有兴趣?
卡地亚近期精彩展览一场接一场
“安时间”想带领你一同领略刚刚在北京开展的“时光无界”(Time Unlimited)限时体验空间。这让我不禁联想卡地亚上一次在北京举办的腕表展览还是2019年北京故宫的“有界之外”(Beyond Boundaries),在无界的时光中寻求跨越有形的界限,重塑不同时间、地域和文化的艺术创造力。
这是卡地亚在创作上的核心理念,有别于人们普遍认知的时间是线性发展的看法,对卡地亚而言,时间的前进是“循环往复”的。所以说1904年诞生的Santos腕表现今仍然在原汁原味的设计中焕发全新生命力,所以说1967年问世的Crash腕表如今在保留原型表款造型之际换搭了镂空异形机芯,所以说2023年卡地亚推出的全新Baignoire腕表,在历经上百年时光后仍不断与时俱进,为腕表赋予无限可能。
Santos、Crash、Baignoire腕表在“循环往复”
的时光中都早已成为经典
这些传承了半世纪、甚或上百年的表款,不是早已成为经典,就是正在前往经典的路上。它们在延续风格精髓的同时总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立足于当下同时放眼未来。因为卡地亚相信,隽永设计能够超越时光,不但能感知当下的时代精神,又能不断创作出面貌一新又独具风格的作品。
要获得超越时光的隽永设计,卡地亚必须践行一个理念——技术为美学服务。这体现在两部分,一是美学先行,针对实践全新设计的困难必须研发全新技术加以解决;二是技术再怎么令人叹为观止,也绝不能在美学设计上做出妥协。很抽象吗?举几个例子你就能体会。
1916年与2023年的Santos腕表一脉相承
美学先行,一切从设计开始,那么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便是腕表的外壳造型。在1904年打造出品牌第一枚腕表时,卡地亚便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全新视界,跳脱当时主流的圆形表壳,Santos山度士腕表以截然不同的矩形外观惊艳世人,也体现出卡地亚的先锋精神。其设计灵感来自1889年竣工的巴黎艾菲尔铁塔,正方形表圈的四个角象征着铁塔的四个基座。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Santos腕表的故事了。1901年巴西先驱飞行家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 Dumont)驾驶Santos六号飞船,成功飞越了埃菲尔铁塔。事后他向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抱怨,因为双手要操控方向盘,他无法腾出手从口袋里掏出怀表查看时间。卡地亚由此灵机一动,在1904年特别为他量身打造出一枚可佩戴于腕间的手表,而这枚被称为Santos的腕表也于1911年量产,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腕表时代。
几乎所有造型的表款都能在卡地亚腕表中发现
有了矩形表款,卡地亚在造型上放开手脚,尽情尝试。除了最常见的圆形,还有长方形的、椭圆形的、酒桶形的、六角形的、座钟形的、鹅卵形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乎任何几何造型都能在卡地亚的系列表款中发现,而且绝大部分这些造型在1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习以为常,但卡地亚总能为其赋予美妙的遐想。比方1906年推出的椭圆形表款Baignoire以及1912年推出的六角形表款Tortue,都非常形象又俏皮地诠释出系列名“浴缸”与“龟壳”的形状。又比方1917年推出的长方形表款Tank,灵感更来自一战战场上出现的重型装甲坦克,在长方形表壳的两侧添加如坦克履带的线条,并将长度延伸形成表耳,加固了表耳与表壳衔接的结构。
这些时计凭借独特外形脱颖而出,至此,卡地亚奠定了自身在制表领域“造型大师”的地位,放眼制表业无人能及,也成为品牌血液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100多年来,在造型这件事上,卡地亚始终没有停下研发精进的脚步。进入20世纪后半期,卡地亚又陆续推出了圆中带方的Pasha、圆中带圆的Ballon、枕形的Drive、六角形的Maillon,甚或是完全不规则造型的Crash,其中的Crash腕表更可谓“异形表”的登峰造极之作。
1967年诞生的Crash腕表可说是“异形表”
的登峰造极之作
1967年卡地亚伦敦精品店迎来了一位客人,他带来一枚在车祸中受损的Baignoire腕表寻求修复,虽然变形严重的腕表已无法修复,但却启发了卡地亚当时伦敦精品店的掌门人雅克·卡地亚((Jacques Cartier),随后创作出全世界首枚具有不对称表壳的Crash腕表。因应不规则的表壳造型,表盘时标也随之变形,但在扭曲的同时又充满艺术感。正是这种象征打破传统、追寻创作自由的“破格”之作,让Crash腕表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Crash腕表不是常规系列,产量稀少,要隔上好些年才会重新面世,但每次面世都会带来全新设计与技术突破,并且只以贵金属打造。因为市面上能见度极低,因此在拍卖会上总能拍出不菲天价,仅为少数藏家珍藏。
Crash系列镂空腕表
早期的Crash腕表因其不规则造型,只能搭载体型较小的圆形机械机芯,不能充分利用表壳内的上下空间。直到2015年,卡地亚推出Crash镂空腕表,才让机芯完全和表壳造型匹配。这枚机芯由瑞士著名制表师Carole Forestier女士设计,完全吻合卡地亚对于镂空腕表的美学诉求。
“安时间”多次强调,卡地亚的镂空表款绝对与众不同,在镂空表领域开拓了一个全新思路。卡地亚2009年推出的Santos 100 Squelette腕表直接取消了机芯底板,利用罗马数字时标来组成机芯的支架,然后将齿轮和零部件的表桥、小夹板安装其上,由此打造的镂空机芯格外轻盈剔透,令人过目难忘。而专为Crash腕表打造的镂空机芯再一次印证了技术为美学服务的理念,放眼整个制表史都可说独步天下,举世无双。
2023年卡地亚镂空腕表精彩连连
在卡地亚2023年新作中有多款这种令人叹服的镂空表,“安时间”在4月28日的微信公众号有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
另一个例子是Coussin de Cartier腕表。Coussin是垫子,也就是大家所熟称的枕形,将方形的四个锐角化为圆润的圆角。去年推出的几款Coussin de Cartier腕表继续挑战创意与工艺结合的新高度,绝对让你拍案叫绝。
卡地亚Coussin de Cartier腕表
枕形造型表壳略微拉伸,摸上去竟然有“蓬松柔软”的触感,真是不可思议。这个柔软灵动的表壳秘密在于表壳外的结构,就像是北京鸟巢外围的钢结构,制表师以贵金属编织出一张链节环环相扣的格网,并在其内安装弹性部件,让格网在受压变形后能重新收紧,恢复原状。这还不是最难的,要在格网密密麻麻的孔洞中以及表盘、表扣上镶嵌1011颗钻石或彩宝绝非易事,因为格网是不固定的,会摇摆扭动,镶嵌师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先将格网以树胶固定,待镶嵌钻石后再加热释放树胶。真是巧夺天工!
我常说,创意尽可以天马行空,但要将创意落实,却必须拥有扎实的功力。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卡地亚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心血,才能真正拥有对艺术与技术的双重驾驭能力。
卡地亚高级复杂功能镂空怀表
看过镂空表、珠宝表,让我们最后再来看看2023年卡地亚推出的高级复杂功能镂空怀表,它具有三大复杂功能——浮动式陀飞轮、万年历、三问报时,搭载的是卡地亚制表工作坊自制的9506 MC型自动上链机芯,由近578枚零部件组成,光是从组装到装配完成,就需耗费近7周时间。如此复杂的结构被微缩在直径35毫米、厚度仅6.77毫米的机芯内,技术难度尤其令人称奇
但技术难度只是一个重点,对卡地亚来说,如何在这件作品中展现绝对的美感,才是重中之重。表盘上4个小副盘布局对称和谐,镂空的罗马数字时标轻灵通透,露出其下经精心打磨润饰的机芯,每一处细节都如此精致考究,并以品牌引以为傲的珠宝镶嵌工艺装饰表圈与表壳。卡地亚为怀表量身打造了由白水晶、黑曜石和白金组成的框架,让它既可以悬挂在圆环上化身为小座钟,也可取下作为怀表佩戴。
来卡地亚“时光无界”限时体验空间,探寻
卡地亚百年制表历程
一切从设计开始,技术为美学服务,在卡地亚我们总能收获独具匠心的绝妙创意与隽永风格,它们通过精湛的工艺与创新的技术从图稿一一化为现实。现今我们欣赏卡地亚来自20世纪初的腕表作品时,仍能感受其优雅风格历久弥新;相信在100年后,当下世纪初的钟表爱好者鉴赏如今卡地亚的腕表作品时,同样也能感受这些作品经受时间考验,与时俱进地展现当代气质。卡地亚“造型大师”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想要更进一步探寻卡地亚百年制表历程,“时光无界”限时体验空间是个好机会,表迷朋友们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