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一个月前就看到了摩根士丹利和钟表咨询公司LuxeConsult联合发布的2023年的瑞士钟表报告——其实每年我都会简单带过,但今年打算多说几句。
还是老样子,市场在往头部聚集,而劳力士“一骑绝尘”的势头更加猛烈——市场份额占了整个行业的近三成。
虽然前10名变化不大,但前50名内微弱挪位,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市场的风起云涌。
首先,劳力士不仅坐稳头把交椅,而且每年还在蚕食市场份额——据估计,劳力士在2023年实现了101亿瑞士法郎营收,成为首个达到百亿瑞郎销售的瑞士制表品牌,而且市场份额达到30.3%。
数据来源:Morgan Stanley、LuxeConsult
很多人说劳力士二级市场在下滑,但这不妨碍在店铺排队等候的人依然很多。
不出意外,几大头部独立制表地位稳固,爱彼(年产约51000枚)和百达翡丽(年产约70000枚)以及理查米尔(预估年产量仅5600枚,平均零售价格约27.5万瑞郎)依然位列第4至第6位。
所以在如今的经济状况下,大致可以看到两大消费趋势。
其一,头部效应延续。强者愈强,消费者会更谨慎地把钱投入到顶级品牌之中,或考虑到保值、社交属性等各种因素。
其二,大众审美蔓延。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极易被影响。很多头部品牌中的所谓“热门款”往往就是大众审美下的产品(其实有很多特色款更有技术和美学价值)。
“大众审美”的一大特点就是保守及平庸。
其实每次看到读者发黑冰糖,我心里实在腻得慌,劳力士分明有非常多的星期日历型,但多数人会选择所谓的经典低调易出手
一大原因是,很多人在跟风效应下,只认识社交媒体的“爆款”,没有自我发掘的耐心,从而很难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
从众心理加上特殊经济时期的利益考量,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那么,在巨头垄断市场的前提下,其余品牌怎样突围?
首先,其余高端品牌的一个思路,就是找到头部热门款的剩余空间。其实这两年一路看涨的江诗丹顿就是一个例子(继续排名第8,预估销售额增长近两成)——纵横四海销售非常成功。
其二,并不是所有低价位的表都没有出路,但必须要有出圈的产品。最好的案例就是Swatch,它终于重返前二十位,这全然仰仗这几年的大热门Moonswatch系列腕表,据报告估计,它去年销量超过200万枚,占品牌销售额的73%。
第三,就是我说过无数次的高端独立制表品牌。
在这个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FP.Journe、亨利慕时(H. Moser & Cie)和高珀富斯(Greubel Forsey)。
亨利慕时疾速者系列万年历烟熏三文鱼色概念腕表特别版
其实离开了开云集团后的芝柏和雅典表,也可以大体理解为“高端的个性品牌”。
这些品牌的定位,是给一些“买有余力”又有一定审美需求的头部消费者——有些人已买够热门款和头部品牌,渴望突破和提升。
但最后我想划个重点,感觉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品牌——排名第2的卡地亚。
卡地亚是一个完全只走自己的路,却可以在各价位对手中全面突围的品牌。
在整个瑞士钟表行业中,换任何一个做各种“奇形怪状”表壳,还能生意屹立不倒的,除了卡地亚绝对找不到第二个成功选手。
这其实就是第四点——凭借女人们对设计的纯粹热爱,不掺杂质的消费理念,卡地亚因此成为独一无二的标杆(当然,作为专业制表品牌,卡地亚的技术同样在线,但审美超前更多)。
忍不住继续秀我自己的新宠,mini猎豹腕表
我很开心看到,整个钟表市场没有成为完全的“千篇一律”。我对审美的极致追求,在卡地亚身上看到了希望。
昨天还有读者和我说:“买小表的快乐,我体会到了。”(我之前写的一篇市场分析,提到未来消费的趋势之一,是“轻松买小表”)
卡地亚就是大家可以没有负担挑选的“小表”选择之一,不限男女。
最终,关于未来能否继续愉快买表的话题,我给读者们发了两个问题:
1,劳力士份额暴涨,会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购买决策?2,在大众审美和个人喜好间,如何坚守自我?
收到的最有代表性的回答是:1,劳力士并不难拥有,但拥有后会及时抽身,未来大方向依然是有一定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表。财力允许下,不会追随“大众审美”。2,只有放开“社交属性”以及“保值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追求内心。
最终是经济实力决定能否随心所欲选择,但目前消费者太容易被流量冲击,最缺的还是“独立探索”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