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 问表(Repeater Watch)的诞生建立在数十年发明基础上,人类终于能在黑暗中听辨时、刻、分信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160多年,直至奥地利化学家找到制造红磷的方法。
数个世纪的艰辛探索,独出心裁的机械工程,当之无愧的创新发明,最终的结局却是(几乎)被束之高阁,只因一根小木杆和一点红磷,这就是问表——被广泛视作最复杂的制表功能——的故事。问表诞生于1685年,在那个几乎没有人造照明、房屋和街道每晚都会陷入黑暗的时代,它为几代人提供了分辨时间的方法。尽管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尽管被誉为了不起的技术成就,但短短一个半世纪后,问表就被来自另一个领域的发明——火柴——推下神坛。
明亮开端
作为一种实用工具,问表的衰退原因何在?大多数人可能会归咎于硫酸钙,1870年代后期,这种荧光物料开始用于装饰指针和表盘。当然,硫酸钙的创新应用只是部分原因,问表的命运在更早之前就已画上句号。
在时间测量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是凭空产生的。通过在先前发展基础上继续迈进,七个世纪里制表技术从塔楼时钟过渡到超薄腕表。问表的诞生,也是两项重要发展作用的结果:摆轮和分针(后者源自前者)。1675年,荷兰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巴黎向皇家学会介绍了一种新的调速装置,这种装置将彻底改变时间划分和计量。调速摆轮结合螺旋游丝,使制表师能够制造尺寸更小、走时更准的机芯:此前日均误差多达40分,如今缩小到4分以内。
在那个时代,即使最复杂的时钟也只显示小时信息,惠更斯的发明为额外增添一枚计量分钟的指针铺平了道路。据称,英国制表师Daniel Quare率先应用分针。Daniel Quare将注意力转向能够在黑暗中告知时间的手段,但他需要与同胞Edward Barlow和Thomas Tompion竞争。1685年,三人都在伦敦提出了报刻表(Quarter Repeater)的原理。国王詹姆斯二世认定三者之中Daniel Quare的提议最具实用性,1687年他的发明被枢密院授予专利。
巧妙构造
三问表(Minute Repeater)的诞生还要再等数十年。约1700年,德国南部出现了最早的三问表式样,我们很难将其归于特定的制表师。这些三问表的机芯,虽然构造比较原始,但已称得上创意巧思。机芯配备齿条和蜗形轮,激活报时机制,蜗形轮决定齿条下落幅度,用于调节音锤敲击钟铃次数。按照惯例,低音报时,高低音结合报刻,高音报分。1787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开发出环形音簧,改进鸣报构造。全新构造除了产生更加悦耳的声音外,还有效缩减了机芯的厚度。
自诞生160多年来,问表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这种复杂而奢华的机制,反映了那个需要它、孕育它、并将它推向顶峰的时代。但最终,问表成为一项在制表行业看来微不足道的发现的受害者。1831年,一个法国学化学的学生Charles Sauria偶然发明了基于白磷摩擦点燃的火柴。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Anton Schrötter发现了白磷转化为红磷的方法。很快,Anton Schrötter的“安全火柴”就被用来点燃蜡烛、油灯、以及后来的煤气灯。
火柴照亮了时钟的盘面,问表机制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尽管如此,这种艺术技艺的演示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三问报时功能也一直为最优质的怀表和腕表(从20世纪开始)增光添彩。至于表主是否继续依赖它们在黑暗中鸣报时间,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图/文 腕表之家 许朝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