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品牌新闻] 从远古到现今:宝石雕刻工艺(Glyptics)的悠久历史
宝石雕刻工艺(Glyptics)——源于希腊语“gluptiko”,即雕刻和镌刻宝石的艺术,是一种悠久罕见的手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然而时至今日,全世界掌握此工艺的工匠大师仍屈指可数。
古埃及人依据信仰,运用宝石雕刻工艺雕刻不计其数的红玉髓、紫水晶、绿松石,将原石打造为精美摆件。公元前五千年,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就借助石制工具,使用该工艺将软岩制造出最早的印章,凿刻出精美的图案,例如新月和动物图腾。后来,人们采用更为坚固耐磨的石英雕刻圆柱印章,重现神话中的经典场景。
在中国,宝石雕刻传统传承数千年。雕刻工艺早期与书法相结合,以制作印玺——在商周时期(公元前两千年至一千年),被用于在官方文书上盖印签名;后被用于神像或小型动物雕像、以及花瓶或杯盏等器物的雕制。
宝石雕刻工艺从最初用于装饰日常器物,经过历史的演变的发展,因其无可替代的美学艺术传统、深厚的人文历史及文化背景,被工匠大师们应用于艺术创作。雕刻宝石自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杰作,化为高级珠宝作品的重要元素。
从原石到珍品:宝石雕刻工艺(Glyptics)的无尽匠心
宝石雕刻艺术作品的制作工序始于绘制精密的设计草图和甄选适合的材质。石化木用以呈现猎豹徽饰的斑纹;紫水晶则用于在花卉造型胸针上重现色彩细腻的花瓣……宝石雕刻师悉心识别宝石中的内含物,分析宝石的微妙色泽,解析其透明度,观察光线如何透射,考究其造型,以猜想雕刻成形的珠宝或物件。
宝石雕刻工艺的手法主要采用直刻法,通过移除多余材质的方法进行雕刻。工匠通常使用软轴雕具,即一种便携式可旋转电动工具,配备不同形状的尖头。工具的尺寸根据雕刻的精细程度而有所不同,在阴刻的过程中,由于工具尺寸不及针头大小,工匠亦会使用显微镜以提升操作精准度。依据不同的复杂程度,一件宝石雕刻作品需要五个月到两年半的时间方可制作完成。
菲利普·尼古拉斯(Philippe Nicolas)是法国宝石雕刻艺术大师,也是极少数掌握宝石雕刻工艺的大师之一,被法国文化部授以“艺术大师”(Maître d’art)荣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凭借所掌握的珍罕工艺,为知名珠宝品牌提供服务。菲利普以精妙的手法雕琢宝石,以坚持不懈的恒心缔造至臻作品,在他的努力下,宝石雕刻工艺备受大众认可,广获赞誉。
从坚持到首创:宝石雕刻工艺(Glyptics)与卡地亚的渊源
卡地亚于2010年开设宝石雕刻工作坊,是唯一一家在品牌内部设有由艺术大师执掌宝石雕刻工作坊的珠宝品牌,而品牌与此手工艺的渊源已逾一个世纪。 自1900年,卡地亚便开始向顾客呈现以雕刻硬宝石制作的装饰物品,包括动物或花卉造型的摆件、匣盒、书桌用品及座钟。玛瑙、粉色石英、蔷薇辉石、萤石、软玉、紫玉……丰富多姿的石材经巧手雕琢,大放异彩。
1911年,卡地亚家族创始人最年轻的孙子——雅克·卡地亚(Jacques Cartier)先生前往印度,他在当地探寻传承自十七世纪莫卧儿王朝的宝石雕刻工艺,并将雕刻花卉图案和经文的祖母绿纳入品牌工作坊,演变为美轮美奂的手镯、胸针或坠饰。
“Bérénice”雕刻祖母绿,卡地亚1925年首度将其置于作品中
红宝石、祖母绿和蓝宝石精雕细琢成叶片、花蕾与娇嫩浆果的造型,镶嵌于铂金枝条之上,这种独具新意的珠宝风格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来被称为水果锦囊(Tutti Frutti)风格,迄今一直是卡地亚的经典之作。
卡地亚Tutti Frutti水果锦囊风格手镯,1929年
在装饰艺术时期,卡地亚华美呈献源自埃及、波斯及亚洲的古石器。玉象或白玉观音像、珊瑚奇美拉神兽、雕刻玉石钱币……卡地亚将这些拥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的雕刻古件,镶嵌于富有现代感的配饰或座钟上,赋予它们灵动与新生。
源于18世纪的中国白玉雕像,1928年
神像自鸣神秘钟,中国古代雕刻白玉观音像,1931年
仿造十九世纪末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钱币,1930年
卡地亚从创建至今致力推广艺术知识和大师工艺的理念,及在作品中突显雕刻珍贵宝石之美的举动,令艺术大师菲利普·尼古拉斯深感共鸣并深受感动。菲利普于2010年正式加入卡地亚负责管理宝石雕刻工作坊,在保障自身技术水准的同时,培训了四名富于艺术修养的学徒,以细致的耐心和饱满的热忱,致力于将这项珍罕独特的工艺传承并发扬。卡地亚与这位艺术大师对精妙工艺的不懈追求和对高级珠宝艺术风格的无尽探索,成就了数件艺术臻品,更彰显了卡地亚深谙肩负匠艺传承的使命。
雕刻艺术大师菲利普·尼古拉作品赏析
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
18K玫瑰金,摩根石,水晶,钻石
珍珠,祖母绿,缟玛瑙,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
18K黄金,黑色碧玉,祖母绿
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
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
18K黄金,黑色碧玉,祖母绿,橙色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