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在机械表当中,游丝是机械钟表运转的“心脏”。当然,在游丝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机械表是依靠钟摆作为振荡器实现能量分割和走时。(点击查看文章《游丝 钟表前进的内动力》)后来游丝的出现,为后来怀表和腕表的出现也极有帮助。
游丝的作用
游丝的直径很小,往往只有1厘米,但是却十分重要,游丝的结构一般是扁平状的,带有一个末端上绕曲线。你看到左右摆动的摆轮,其实是因为游丝的作用。游丝每一次的阔张收缩,都像是在画一个完美的圈,要很稳定才可以和摆轮配合,纤细的游丝确保了摆轮能够以恒定的频率来回摆动。因此,游丝如果出现瑕疵,可能会导致腕表走时不精准。游丝的材料、有效长度、厚度、宽度都对整个系统有着本质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为了腕表走时更加趋向完美,钟表业一直在探寻更加完美的游丝材料,比如镍铬钢合金Nivarox游丝,我们很熟悉的硅游丝等等,都是我们在探寻路上的一些里程碑式的发现。
关于游丝的起源
至于游丝的起源,其实也备受争议。业内共识,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75年的时候发明了首枚带有摆轮(Balance Wheel)和游丝的机芯,但是根据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2006年,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笔记填补了之前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会议记录当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空白。胡克的这个笔记我们称它为“Hooke Folio”,在里面他直接否认了之前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游丝这个说法。
1635年,罗伯特·胡克出生于英国怀特岛的弗雷斯沃特村一个教会家庭,长大后的胡克是个“学霸”,他在牛津大学学习,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但是胡克这个人其实处境相对比较尴尬,他曾经和牛顿有过冲突,这和他之后所面临的事件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得不说,胡克是一个“全才”,他提出过光的波动说,建立了弹性体变形与力成正比的定律,即胡克定律。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功劳也是来自于胡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胡克是个全面发展的科学家。那么他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之间的纠葛从何说起?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同样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开拓者。他和牛顿都是皇家学会的重要参与者,相比于胡克和牛顿两人之间糟糕的关系,显得惠更斯和牛顿之间关系更加紧密。
1675年,惠更斯在Journal des sçavans上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游丝的理论,但是胡克却发现了,其实在五年前他就向皇家学会提交过同样的理论,诡异的是,他曾经想过去找证据证明,却发现他五年前提交的会议记录居然缺失了。他无法证明这个理论是自己最先提出,这一点上胡克无可奈何。
后来胡克从皇家学会借用了会议记录草稿,将缺失的会议记录记下来。不过经过了一次教训之后,胡克并没有将记录下来的笔记交给皇家学会的首席秘书,Henry Oldenburg。这说起来也不简单。Henry Oldenburg不仅仅是皇家学会会议记录员,而且他还在国际科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scientists)做外交大臣(foreign secretary)。因为这一层关系,他极有可能曾把胡克的理论给惠更斯。后来直到2006年,胡克的这份笔记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的一处房屋里面发现了,为此,英国皇家学会花了94万英镑买下这份笔记。
如今作为一个现代人,享受着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所有的谜题也都掩盖在尘埃之下。对于罗伯特·胡克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他们都是十分伟大的学者,出于尊重,我无法去评论他们所谓的“过失”,而是单纯地看待真相。不要急于批判,以事论事,这是行走江湖的一个原则。(图/文 腕表之家 吴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