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系制表的代表品牌,初次执起Jaeger-LeCoultre积家腕表,往往会惊艳于它独特的无瑕之美。走出工厂大厂房的门口,大概只有2~3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来到珐琅制作工坊的安静小阁楼,这里主要用来制作珐琅工艺和雕刻。
瑞士的汝拉山谷又被称作钟表山谷,一百多年前,这里生产的钟表占据了瑞士钟表总产量的90%。上一次来这里还是2年前的早春时节,这一次却是雪窖冰天的冬季。“汝拉山谷的冬季”这句话早已被打上了瑞士钟表的烙印,它的潜台词是:每到冬季,大雪封山,连时间都静止了下来,唯独制表师们还在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汝拉山谷历史上的这一幕,从三百年前一直延续至今,也从心理上拉近了我与此行目的地——积家腕表工厂之间的间隔。
传统是创新的根本
穿过两层保安严密的大门,精致的候客区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头顶是双翼陀飞轮的简要示意,正对面的是创始人Antoine LeCoultre发明的重要工具——Antoine在1844年创造的可测量一百万分之一米的仪器推动了钟表业的发展。Antoine LeCoultre于1833年在Le Sentier 开启了他的制表事业。此间工厂建立于1866 年,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中断过生产。工厂上一次扩建是在2009 年,总面积从16000 平方米增至25000 平方米,有近1400 名员工。在瑞士有句俗语:“朝阳的窗户越多,表厂就越好”。积家表厂是由几栋厂房建筑连接在一起,悄悄估算了一下,朝阳的窗户怎么也得有几百扇,无愧为瑞士最大最好的表厂之一。
依照之前参观表厂的规律,某个被忽略过去的生产环节,可能是厂家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制造能力,外包给别的公司做的。即便是一些以生产工坊自居的表厂,也未必把握所有精密零件的传统制造工艺。鉴于此,尽管对积家表厂有着很高的期待,但心里还是有所保存——这次真的能看到擒纵等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吗?
首先来到的是模具开发及零部件冲压车间。开一副模具的成本相当可观,通常只有在对零件的精度和产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时,才会制作模具。在积家工厂内,共储备了6000 多套独立开发的模具,最早一套是1930 年的,每一套模具即意味着积家能够快速精确地制作出一个型号的零件。接下来参观的几个车间在钟表制造体系里都属于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和制作。在这里,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擒纵叉的制作过程,年轻的女制表师在高倍放大镜下,用固体胶将红宝石一枚枚粘在擒纵叉上。现场几位制表师平均一天可安装1000 个,换作常人安装一个都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在瑞士真正能做到全自产的表厂连5 家都不到。
再往里深进是基础零件的手工打磨和手工安装部分,如手工为夹板上螺丝、手工安装红宝石轴眼、手工打磨饰纹、手工倒角。积家并不是没有自动化打磨和安装红宝石的设备,但是同时也保存着最传统的手工生产设备,并且不间断地生产,这点十分难得。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走在如同迷宫一般的厂房里,我们左拐右拐、上楼下楼地来到机芯的设计研发部和样机开发部,积家的机芯研发并不是由机芯设计师独立进行的,而是由一名设计师搭配一名工程师共同完成,设计师身着白色工作服,工程师身着蓝色工作服,两人一组,十分显眼。这样的好处是,研发部分出具的方案一定是可操作的,而不会出现设计师的方案,样机部分根本无法执行,再反复修改或者彻底否定的情况。研发之后是组装部分,现场在岗的制表师负责如REVERSO 球形陀飞轮等大复杂功能表的组装,都是大师级的制表师,每人需要负责一只腕表的自始至终。在走廊右侧,是整体难度相对低一级的复杂功能表的组装车间,有三四十名制表师。他们会进行分工,一只表可能分成三个步骤由三名制表师完成,比如某一名制表师就专门负责安装擒纵调速结构,这样的好处是熟练度比较高,能够兼顾到质量和效率。
走出工厂大厂房的门口,大概只有2~3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来到珐琅制作工坊的安静小阁楼,这里主要用来制作珐琅工艺和雕刻。全世界所有的Reverso背面雕刻和装饰,都是来自于眼前的几个工位。珐琅工坊里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因为在艺术家眼中,行胜于言。他们熟练掌握着这门古老的工艺,娴熟技艺、专业知识和大胆想象,指导着工匠的每一道工序。在这里,呼吸声都间歇可闻,作为在浮躁商业世界中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但这里是瑞士——一个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一样的国度。回到表厂的另一个区域,先后参观了空气钟的制作以及安装表盘的无尘工作室,最后来到了位于顶层的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一座积家历史经典的透明玻璃钟表墙,收藏了品牌从1886 年到2010 年申请的400 多项创新专利。
每一款积家时计都印证了制表工坊的专业技术与精湛工艺,在这里,是工匠、设计师还有钟表大师齐聚于同一屋檐之下,共同延续着骄人的传统,呈现着突破性的创新驱动力以及对于高贵制表传统的礼赞。
瑞士的汝拉山谷又被称作钟表山谷,一百多年前,这里生产的钟表占据了瑞士钟表总产量的90%。上一次来这里还是2年前的早春时节,这一次却是雪窖冰天的冬季。“汝拉山谷的冬季”这句话早已被打上了瑞士钟表的烙印,它的潜台词是:每到冬季,大雪封山,连时间都静止了下来,唯独制表师们还在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汝拉山谷历史上的这一幕,从三百年前一直延续至今,也从心理上拉近了我与此行目的地——积家腕表工厂之间的间隔。
传统是创新的根本
穿过两层保安严密的大门,精致的候客区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头顶是双翼陀飞轮的简要示意,正对面的是创始人Antoine LeCoultre发明的重要工具——Antoine在1844年创造的可测量一百万分之一米的仪器推动了钟表业的发展。Antoine LeCoultre于1833年在Le Sentier 开启了他的制表事业。此间工厂建立于1866 年,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中断过生产。工厂上一次扩建是在2009 年,总面积从16000 平方米增至25000 平方米,有近1400 名员工。在瑞士有句俗语:“朝阳的窗户越多,表厂就越好”。积家表厂是由几栋厂房建筑连接在一起,悄悄估算了一下,朝阳的窗户怎么也得有几百扇,无愧为瑞士最大最好的表厂之一。
依照之前参观表厂的规律,某个被忽略过去的生产环节,可能是厂家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制造能力,外包给别的公司做的。即便是一些以生产工坊自居的表厂,也未必把握所有精密零件的传统制造工艺。鉴于此,尽管对积家表厂有着很高的期待,但心里还是有所保存——这次真的能看到擒纵等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吗?
首先来到的是模具开发及零部件冲压车间。开一副模具的成本相当可观,通常只有在对零件的精度和产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时,才会制作模具。在积家工厂内,共储备了6000 多套独立开发的模具,最早一套是1930 年的,每一套模具即意味着积家能够快速精确地制作出一个型号的零件。接下来参观的几个车间在钟表制造体系里都属于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和制作。在这里,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擒纵叉的制作过程,年轻的女制表师在高倍放大镜下,用固体胶将红宝石一枚枚粘在擒纵叉上。现场几位制表师平均一天可安装1000 个,换作常人安装一个都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在瑞士真正能做到全自产的表厂连5 家都不到。
再往里深进是基础零件的手工打磨和手工安装部分,如手工为夹板上螺丝、手工安装红宝石轴眼、手工打磨饰纹、手工倒角。积家并不是没有自动化打磨和安装红宝石的设备,但是同时也保存着最传统的手工生产设备,并且不间断地生产,这点十分难得。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走在如同迷宫一般的厂房里,我们左拐右拐、上楼下楼地来到机芯的设计研发部和样机开发部,积家的机芯研发并不是由机芯设计师独立进行的,而是由一名设计师搭配一名工程师共同完成,设计师身着白色工作服,工程师身着蓝色工作服,两人一组,十分显眼。这样的好处是,研发部分出具的方案一定是可操作的,而不会出现设计师的方案,样机部分根本无法执行,再反复修改或者彻底否定的情况。研发之后是组装部分,现场在岗的制表师负责如REVERSO 球形陀飞轮等大复杂功能表的组装,都是大师级的制表师,每人需要负责一只腕表的自始至终。在走廊右侧,是整体难度相对低一级的复杂功能表的组装车间,有三四十名制表师。他们会进行分工,一只表可能分成三个步骤由三名制表师完成,比如某一名制表师就专门负责安装擒纵调速结构,这样的好处是熟练度比较高,能够兼顾到质量和效率。
走出工厂大厂房的门口,大概只有2~3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来到珐琅制作工坊的安静小阁楼,这里主要用来制作珐琅工艺和雕刻。全世界所有的Reverso背面雕刻和装饰,都是来自于眼前的几个工位。珐琅工坊里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因为在艺术家眼中,行胜于言。他们熟练掌握着这门古老的工艺,娴熟技艺、专业知识和大胆想象,指导着工匠的每一道工序。在这里,呼吸声都间歇可闻,作为在浮躁商业世界中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但这里是瑞士——一个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一样的国度。回到表厂的另一个区域,先后参观了空气钟的制作以及安装表盘的无尘工作室,最后来到了位于顶层的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一座积家历史经典的透明玻璃钟表墙,收藏了品牌从1886 年到2010 年申请的400 多项创新专利。
每一款积家时计都印证了制表工坊的专业技术与精湛工艺,在这里,是工匠、设计师还有钟表大师齐聚于同一屋檐之下,共同延续着骄人的传统,呈现着突破性的创新驱动力以及对于高贵制表传统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