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 在所有帮助提高机械钟表精度的发明中,没有哪个比调速机构更重要。本文将回溯调速机构从早期雏形到最新材质的发展演变历史,本文是第八部分:双向擒纵机构(Dual Impulse Escapement)和枢轴式天文钟擒纵机构(Pivoted Detent Escapement)。
1789年,法国大革命第一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提出一种原始的、复杂的自由式擒纵机构(Detached Escapement),也被称为自然擒纵机构(Natural Escapement)。这种擒纵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两个擒纵轮,每次振荡可以直接向摆轮传输双重能量。当时的制表师都在寻找便于大规模复制生产的机制,而宝玑先生的系统过于复杂、且不便调节,所以虽然更有效率,但未能流行起来。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系统的优点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关于双向擒纵机构的多种尝试
2005年,雅典表对自然擒纵机构进行现代化改进,并随奇想系列腕表推出双向擒纵机构(Dual Ulysse Escapement),其主要创新在于使用革命性硅材质,并以离子蚀刻技术对擒纵轮结构进行了修正。François-Paul Journe则为Chronomètre Optimum腕表配备获得专利的高性能双轴擒纵系统(EBPH),这是一种双轴直推式擒纵系统,能够自行启动,且无需润滑。他还将擒纵机构与Remontoir d'égalité恒定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传递给摆轮的能量始终如一,从而有效地确保腕表的等时性。
这种类型的擒纵机构亦不乏其他拥趸。Laurent Ferrier最近呈现了结合特殊齿轮和硅隔离器的创新解决方案。2011年,独立制表师Kari Voutilainen也对宝玑自然擒纵机构进行了改进,其Vingt-8腕表拥有两个擒纵轮,通过滚轴直接推动摆轮。擒纵轮之间设有一个由“飞镖”控制的小杠杆,可以防止系统在最轻微的震动下旋转失控。应该注意的是,自然擒纵机构易受冲击和突然运动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摆轮跳齿,进而威胁枢轴。Kari Voutilainen的创新确保了更高的精度,但仍然很复杂,致使这种类型的调速机构难以实现工业规模生产。
枢轴式天文钟擒纵机构
枢轴式天文钟擒纵机构也并非孤例。2005年,宝玑(Breguet)就推出原型天文台擒纵机构。翌年,积家发布精彩绝伦的超卓复杂功能三面翻转腕表,以及Isomètre à Ellipse单臂式擒纵机构。它的名字略显古怪,但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改良的天文钟擒纵机构,可在每次充分振荡期间尽可能简洁地输送能量。枢轴式天文钟擒纵机构被广泛视为最优、且最常用的变种。但就像经典的自然擒纵机构一样,天文钟擒纵机构也不擅长应对冲击和突然运动。因此,虽然这种机制在精准性方面备受推崇,但却难以获得大多制表商的青睐。
积家凭借Isomètre à Ellipse单臂式擒纵机构,克服了这个难题。相对传统天文钟擒纵机构,积家的创新方案去芜存菁,唯一的遗憾是超卓复杂功能三面翻转腕表产量仅有30枚。Isomètre à Ellipse单臂式擒纵机构包括四个部分:擒纵轮、滚轴、擒纵叉支架和枢轴掣子。为确保擒纵机构在所有位置都能完美运作,并且能够承受冲击,擒纵轮和擒纵叉支架均由单晶硅制成。得益于几何特性,Isomètre à Ellipse单臂式擒纵机构还具有无需润滑的优点。有传言称劳力士于2008年在美国申请了一项专利(US 2008/0279052A1),用于创新擒纵系统。但目前看来,只是猜测而已。
双重系统
制表师探索的另一个方向,是融合共振系统和自然擒纵机构。小型独立品牌Rudis Sylva,就是这种概念的践行者,其成果就是由Mika Rissanen设计的Harmonious Oscillator系统。这种系统的两个摆轮互相啮合,并以相同的幅度振动。通过相互补偿即刻校正平均速率,从而实现最佳调节效果。
Rudis Sylva将两个摆轮置于陀飞轮中,实现机械共振。François-Paul Journe和Armin Strom也在传统杠杆式擒纵机构中架构共振系统。最近另一款配备双摆轮,但由单个瑞士杠杆式擒纵系统调节的时计,是爱彼(Audemars Piguet)于2016年推出的皇家橡树双摆轮镂空腕表。品牌将第二只摆轮及游丝固定在同一轴线上,以解决稳定性难题,这种获得专利的“双摆轮”几何机构能够大幅提升腕表走时的精确性和耐用性。(图/文 腕表之家 许朝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