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杂谈] 在当今的手表中,有一类表,是消费者眼中的宠儿,也是业界的眼中宝,却屡遭行家里手的摒弃,它就像一种美好的浮梦,我们渴望其中的美好,沉醉其中不想醒来,这就是超薄表。1960年,伯爵率先推出世界最薄自动上链机芯12P,轰动制表界,两年后,Eterna推出1466U型自动上链机械机芯,此时,这些钟表品牌向我们展现了现代机械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是在怀表时期不曾有过的突破,钟表在便捷实用化(自动上弦)的前提下,进一步微型化。1976年,以1466U为基础的ETA 2892问世(Eterna是ETA的前东家),自此,超薄不再是顶尖钟表厂家的专利,只要你想做超薄的手表,无需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就能够轻易达成。风行40年,ETA 2892已经成为日常超薄表的通用机芯,一个普通人不需要花费大价钱,就可以拥有一只超薄的手表。
搭载以ETA 2892为基础的美度贝伦赛丽超薄腕表 厚度约7毫米
超薄表对于我们来说有怎样的吸引力
诚然,市面上的手表不计其数,随便走进一家商场,都能看到卖表的柜台,手表这个宽泛的物件,好像已经不能够代表任何意义,只有好的手表,才能表达所谓的财富、品位和趣味,而在这些“好的手表”中,超薄显然可以位列其中。那么什么样的表,是超薄的表?这个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官方的定论,但是也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轮廓,比如自动手表整体厚度在7毫米以内,就可以算超薄,假如达到了5毫米以内,那你就是业界大牛,我给你点个赞。手动机械表往往可以做的更薄一点,6毫米以内绝对算超薄表。这个数据不是瞎说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稍后会介绍到。
积家超薄大师系列月相腕表
既然手表很多,超薄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自手表诞生之日起,它就有一个最基本的使命——便捷。手表比怀表要便捷,超薄表当然比普通手表更便捷,因为它够薄,所以无论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它都可以轻松躲进袖口,不会卡在那里,同时超薄表普遍分量轻,不压手,佩戴起来很轻松。另外,因为体积小,所以容易装进任何表匣子里携带,甚至放进口袋里。从日常佩戴和携带的角度来说,超薄表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伯爵Altiplano自动计时腕表 世界最薄自动计时表
超薄表当然也代表了优雅。优雅这个词基本已经被用烂了,用优雅这个词去形容一块儿好的手表,简直有点陈词老调,但我依然要用这个词,因为我相信大家心目中依然对优雅是憧憬的,还没有被扭曲掉。优雅不只是体现在外表的得体,最重要的是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气度,我们可以花一些钱买到优雅的东西,但气度是用钱买不来的,这种气度会培养出一个人独到的眼光,他们会让优雅的东西散发出真正的吸引力。超薄表的优雅,就是一种气度,一种精致,一种极致美好的追求,我们发现,不仅仅是手表,现代的电子产品,为了倡导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都在做到极致简约、纤薄,薄往往意味着更精彩、科技性强、易于亲近、随处安放却处处成风景。超薄表的这种优雅,当你佩戴在手腕上时,会自然体现,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谁都无法指望一只超薄表来拯救一个邋遢的形象,超薄表的优雅,是一种锦上添花。
伯爵Altiplano系列60周年纪念腕表
为什么行家里手却对超薄无动于衷
既然超薄表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为什么行家却并不那么买账?行家不买超薄的账,这个并不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里的行家分两种,一个是资深从业者,一个是玩家或者收藏家。如果你有个修表师朋友,你去问他超薄表值不值得买,多半来说他不太会推荐,因为他们很清楚,超薄表由于部件精度高,又细小,比较容易出故障,并且除了像2892这样的通用芯,多数超薄表都是品牌的高尖端产品,维修成本高,周期长,总结起来就是比较麻烦。有得必有舍,得到了那种极致的优雅,自然也要牺牲掉一部分耐用性。
资深玩家对超薄是怎样的态度呢?从历年来的拍卖市场表现来看,超薄表很少在拍卖场上脱颖而出,有什么惊人的表现,甚至在拍卖场出现的超薄表并不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超薄表在玩家眼中大体是不太叫座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确有很多玩家,会从一些渠道购买像伯爵9P、12P去改装手表,他们的确会玩儿一把超薄表,但只是过个手而已,最终保留下来的表当中,极少有超薄表的身影,除非是一些具有特别价值的超薄表,比如积家超薄三问陀飞轮自动腕表,江诗丹顿1731超薄三问。
表厂研发超薄机芯的几个理由
尽管如此,制表厂依然在不断探求超薄的极限,以及不断强调超薄表的工艺性和复杂性,对于表厂来说,能够制作出世界上最薄的手表,显然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这的的确确代表了表厂的技术实力。依照现在的生产设备精度,生产超薄的表并不是不能,但一个表厂要做到最薄,往往需要克服两个方面的困难,一个是结构上必须改变,时至今日,传统机械结构的薄之极限基本已经很难再深挖了,所以改变机械结构是让机芯做到更薄的一个方向;一个是设备精度,在超薄的表里面,最小的部件可能是螺丝,最薄的部件可能是齿轮,如果有滚珠轴承,那可能是里面的滚珠,这些部件小到很难用手工去处理,但是在极小的空间内,允许的生产公差也很小,这种微精度的加工,一般的CNC车床根本没法做,这就是表厂厉害的地方,仅仅一台生产这种微小部件的设备,就价值几百万。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能够制作超薄甚至最薄手表的表厂,是了不起的,他们代表了创新和顶尖的生产工艺。
宝格丽OCTO世界最薄陀飞轮腕表 超薄之下的精细工艺
超薄的机芯,往往是为了复杂功能铺路。在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个品牌将超薄作为一种特色,很多表厂,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比如百达翡丽240机芯厚度仅2.4毫米,已经十分接近世界最薄的自动机芯了。百达翡丽、积家、爱彼、伯爵等等,一众顶尖制表商,在最初开发超薄机芯时,往往带有另一个目的——为了复杂功能铺路。对于表厂而言,开发一枚复杂机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功能越复杂,机芯越大越厚,所以如何让复杂机芯能够做到比较薄,而且还比较容易实现,先开发一枚超薄的机芯机芯,再在其上加功能结构,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百达翡丽、积家等当初开发超薄的机芯,就是为了增加功能,不用每种品类的手表都要单独研发机芯。
江诗丹顿1731超薄三问腕表
必须有人做世界之最。每个行业进步,都需要依靠一些顶尖的公司去拓荒,开拓行业发展的边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必须有人做世界之最,以前伯爵、积家、江诗丹顿做的比较多,现在又有其他品牌加入这个行列,显然这对于高级制表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儿。虽然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最薄的手表,往往不实用,西铁城最薄的太阳能手表每天误差高达几十秒,但引用一句话“这种创新本身要比将创新成果实用化重要得多”。
所以,超薄表为什么而薄?显然这不是一个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当你处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结果将完全不同。之于我,我当然喜欢超薄的手表,也乐于去消费一只超薄的表,只为手腕上的一份舒适和优雅,但前提是它不能太脆弱,所以不追求最薄,也还得要买得起才行。(图/文 腕表之家 吴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