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游丝问世的背后
2001年,国际钟表博物馆(MIH)前任馆长Ludwig Oechslin携手瑞士电子暨微技术研究院(CSEM)进行了首次硅质摆轮游丝试验,百达翡丽尖端研究部门的工作即是以此为基础。然而不幸的是,热补偿难题阻绝了它投入制表应用的任何可能。简单地说,温度不断变化的摆轮游丝并不可靠。
百达翡丽、劳力士和斯沃琪集团加入Ludwig Oechslin以及瑞士电子暨微技术研究院的项目之前,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计划几乎已被放弃。其后,五方通力合作,终于找到硅游丝的解决方案——Silinvar®。这种材料具备很多优点:质地轻盈、非磁性、硬度高且耐腐蚀冲击。
在此基础上,百达翡丽成立尖端研究部,负责研发该材料在腕表制造上的应用。同年,尖端研究部推出首项创新成果——Silinvar®擒纵轮。效率如此之快则要归功于此前四年和瑞士电子暨微技术研究院的携手合作,而后者也同时注册了Silinvar的商标。
第一个应用成果
以Silinvar®材料制作的擒纵轮、游丝和擒纵杆相继在2005、2006和2008年问世,传统的调速系统被尖端研究部彻底改造。整套复合型机构称为——“Oscillomax”,也是尖端研究部的第一个切实成果。过去几年来,该部门不断发展壮大,现今已有86名研发人员。
然而,与此同时,一场法律战争正在另一个战场上打响。一方为Mimotec和雅典;另一方则是百达翡丽、劳力士和斯沃琪集团。前者声称拥有以刻蚀技术加工制作硅零件及其组件的专利,换言之,它掌控着制表业人人向往的通向创新应用的关键技术。2013年11月,双方决定友好协商,撤销诉讼,并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未来将在何方?
自此,百达翡丽尖端研究部与合作伙伴通力协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2012年,百达翡丽开始赞助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设立教授席位,开展微型纳米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并定期发表钟表基础研究理论著作。
学生们集中理论研究,教授则更注重实践。10个月前,获得百达翡丽教授席位提名的Simon Henein就提出一种名为“ IsoSpring”的新型振荡器。得益于弹簧片的优秀弹性,调速装置可沿同一方向连续旋转,这或许就预示着传统不稳定擒纵机制的终结。
百达翡丽指出:“‘ IsoSpring’是即时实验室(Instant-Lab)的研发成果,该项目由多家瑞士制表企业共同赞助支持,因而百达翡丽并不具备这项成果的独家权利。现在断言它是否会成为尖端研究部新型组件的一部分,并用于钟表制作,还为时尚早。”
更多的学科领域,更多的竞争者
唯一肯定的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百达翡丽尖端研究部今后面临的竞争只可能更加激烈,特别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教授席位并不会赋予它科研成果的独家权利。此外,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还与历峰集团宣布设立“多尺度制造技术”(multisca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教授席位。
其他跨学科研发的桥梁也已搭建完毕。去年纳沙泰尔开设的Microcity新型微技术中心,还与当地的孵化器Néode建立起合作关系。总而言之,倘若说百达翡丽尖端研究部已在跨学科研发中获益,那么它可能也会受到不得不分享成果的掣肘。(图/文 腕表之家 许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