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 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在成立之初的几十年,“日内瓦出产钟表自愿检查官方服务处”面临着(主要)只有少数独立制表师和非工业制表商提交检查钟表的困境。本篇文章,时间来到二十世纪,一家名为百达翡丽的公司确保了日内瓦印记的存续。
两战期间的困难
从怀表到腕表的转变,以及瑞士制表行业的卡特尔化,对日内瓦的制表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日内瓦当地的许多小型制造商,在提交机芯获得印记后,又将其转售给瑞士其他地区(主要是比尔和拉绍德封)的整表制造商。
然而,这种做法在1920年代逐渐被禁止,之后腕表组装商只得从Ebauches SA获取供应。因此,除了少数制造商,如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当地的腕表机芯生产体系开始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日内瓦印记的申请者数量急剧下降。
同样应该指出的是,服务处管理委员会对“日内瓦钟表”的定义奉行强硬政策。举例来说,1921年5月,管理委员会驳回了Le Petit Lancy空白机芯工厂的申请,理由是尽管这些机芯确实是在日内瓦州制造,但却并不符合涉及某类齿轮的规定。
百达翡丽Ref.1518不锈钢腕表
百达翡丽的救命角色
1930年代,百达翡丽成为检查服务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客户,以至于后者几乎成为前者的私有机构。该公司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从1924年前的不足5%上升到1925年的30.8%,1930年为34.1%,1932年为48%,1934年后超过80%,1940年至1945年甚至达到98.2%。事实上,百达翡丽是当时日内瓦为数不多的,不仅可以开发自主机芯,而且能够使其符合检查服务处技术要求的制造商之一。
另一家主要制造商江诗丹顿,则对检查服务处的工作贡献寥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32年、1937年和1939年),江诗丹顿总共只提交了三枚腕表,这令管理委员会感到懊恼,因为委员会渴望扩大合作伙伴基础,并与日内瓦这两家主要制造商合作。1924年10月,委员会表达了对江诗丹顿缺乏兴趣的担忧:“我们完全理解江诗丹顿无需检查,只要仰仗自身声誉就足够,但为了日内瓦制表行业的利益,他们应该作出牺牲。”因此,委员会决定与公司董事会面,以“说服他们做出‘爱州’努力”,但最终无功而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945年至1990年间,产业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些能够达到并且希望遵守日内瓦印记选择标准的公司少之又少。百达翡丽机芯成为该机构的主要合作伙伴(1950年至1990年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为67.3%),待到江诗丹顿退出,百达翡丽成为唯一的贡献者。1990年,百达翡丽是唯一一家与该机构合作的公司,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高达98.6%。
百达翡丽与日内瓦印记之间的合作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最初,1950年至1970年,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大幅增加,这表明业务增长,日内瓦印记成为卖点。1960年代中期,百达翡丽发起了一项广告活动,声称是唯一一家将所有机芯都提交服务处检查的制表商,因此也就配得上全球最优秀制表商的名号。
接着,1972年至1986年,获得日内瓦印记认证的机芯数量急剧下降,其原因在于石英危机和电子行业的增长。这段时期,百达翡丽也开始为部分型号装配石英机芯,获得日内瓦印记的腕表数量突然下降,然后停滞不前。
最后,1980年代后期见证了机械表的凯旋归来,并成为接下来数十年辉煌的起点。虽然石英机芯仍然使用,但主要用于女士腕表,机械表越来越受欢迎,百达翡丽也加强了与检查服务处的合作。
时间回到1950年代中期,百达翡丽的老对手江诗丹顿加入其中。直到1980年代中期,30年间江诗丹顿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达到约三分之一。但是,1980年代江诗丹顿遭遇财务和生产困境,迫使其一度放弃制造商地位,从日内瓦州外(尤其是ETA)订购机芯。(图/文 腕表之家 许朝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