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品牌新闻]丹增·诺吉(TENZING NORGAY)和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缔造历史,一举登上夏尔巴人和藏族人称为“圣母峰”(CHOMOLUNGMA)的珠穆朗玛峰。时至今日,劳力士通过“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延续他们在喜马拉雅山的不朽传奇。现由二人子嗣营运的喜马拉雅信托基金会(THE HIMALAYAN TRUST)及丹增·诺吉夏尔巴基金会(TENZING NORGAY SHERPA FOUNDATION)正竭力保护当地环境,并为本土社区提供支援。
诺吉和希拉里的家人于2023年5月29日再次在珠穆朗玛峰山脚下聚首一堂,庆祝二人征服高峰七十周年。在劳力士“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的支持下,两大家族基金会特意翻新于珠峰区域内的两座文化中心以作纪念,同时颂扬当地社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成就。
这两座中心专门介绍夏尔巴人的历史和身份认同,提升外界对该地区相关环境议题的认知,并表彰夏尔巴社群对登山所作的宝贵贡献,就如两位传奇登山者奉献毕生精力,勇闯巅峰。
© Royal Geographic Society/Alfred Gregory
1953年5月,艾德蒙·希拉里爵士和丹增·诺吉登上海拔8,500米的珠穆朗玛峰最高营地。
探索极限
1953年5月29日,二人共同书写历史新篇章。征服珠穆朗玛峰素来是探险家和登山者的梦想,但在他们之前,从未有人成功登顶,直至尼泊尔籍印度人诺吉和新西兰人希拉里攀上世界之巅,从此改写历史。他们是约翰·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率领的探险队成员。
这次创举向世人证明,登上珠穆朗玛峰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凯旋而归,证明天下无难事,而希拉里和诺吉更成为当时的耀眼巨星。”
彼德·希拉里(Peter Hillary),喜马拉雅信托基金会
劳力士自1930年代为探险家配备腕表,藉以在世界各地测试时计于恶劣环境下的可靠程度。1953年,劳力士为珠峰探险队配备腕表,队员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立营地,尝试登顶。最后只有两位登山家──希拉里及诺吉成功登上高峰。
© Rolex/Franck Gazzola
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深受登山者的欢迎,不少人在这里的村庄暂住,以便逐渐适应海拔高度,视此为通往喜马拉雅山顶的必经之路。村内设有丹增·诺吉游客中心,展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传奇经历与历史。
全新开始
诺吉和希拉里在1953年成功登顶,二人自此与劳力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征服珠峰后,两位登山者随即展开新旅程,致力回馈这个改变他们一生的地区。劳力士通过“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与双方的家族基金会紧密合作,将两位先锋的使命感与精神传承至今。
“家父于1953年与劳力士创始人威尔斯多夫先生首度碰面,当时他刚攀登完珠峰,从此我们的家族便与品牌建立深厚关系。”
诺布·丹增(Norbu Tenzing),丹增·诺吉夏尔巴基金会
诺吉一生竭力为增强夏尔巴人的社群力量。他亲眼目睹夏尔巴登山者因频繁伤亡而令家人痛苦不已,他对此深感懊恼。正因如此,他努力培训年轻夏尔巴人成为以安全为本的登山者,并向喜马拉雅登山学院(Himalayan Mountaineering Institute)数千名学生灌输冒险和探索的安全意识。此学院位于印度大吉岭(Darjeeling),由诺吉在1954年协办。他多年来不断襄助登山者们的遗孀,帮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同时改善社区的医疗和就业情况,而最重要的是提升区内的教育水平。他希望这能为夏尔巴人的后代开创机会,让他们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在劳力士的支持下,诺吉的工作现正通过丹增·诺吉夏尔巴基金会持续推进与发展。
© Rolex/Franck Gazzola
丹增·诺吉的雕像矗立于南崎巴札的丹增·诺吉游客中心外。在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Lhotse)的映衬下,这里让一众游客回忆当年诺吉成功登顶的先锋创举。
“他的非凡成就促使夏尔巴一词得以纳入字典之中。他为后代铺平道路。”
诺布·丹增,丹增·诺吉夏尔巴基金会
希拉里一生亦竭力为珠峰及当地居民谋求福祉。希拉里和家人通过喜马拉雅信托基金会,在卢卡拉(Lukla)兴建医院、学校、桥梁和丹增—希拉里机场。他还十分关注当地环境,其基金会协助建立萨加玛塔国家公园(Sagarmatha National Park),并在珠峰山麓附近重新造林。
“家父认为其最大成就是与喜马拉雅山上的居民结为伙伴。双方的合作、信任和联系,均发自于内心深处。”
彼德·希拉里,喜马拉雅信托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