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 瑞士制表行业朝着传统和奢侈领域的重新定位,再次点燃了当地制造商对日内瓦印记的兴趣。历峰集团(Richemont)的参与促进了该机构的真正复兴。
1990年,百达翡丽是唯一一家申请日内瓦印记认证的公司,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超过98%。在此以及机械制表重生之前(请参阅本系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家1886年创立的机构并没有像希望那样取得成功。
重新回升
从腕表检查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1990年代日内瓦印记的复兴趋势。通过认证的腕表数量从1990年的7,004枚,上升到2001年的32,997枚,创下历史新高。自2010年以来,Timelab成为负责检查腕表和颁发认证的管理机构,但该机构并未公布2002年后的数据。然而,根据Timelab向新闻界发表的声明,获得认证的腕表数量仍然保持稳定,2009年和2011年分别约为30,000枚和26,500枚。
与此同时,自1955年以来保持不变的认证标准也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进行了修订。其中,2012年新增了两项规则:
- 首先,涉及机芯和润饰的美学及技术标准的行动(禁止使用聚合物,桥板必须倒角抛光,铣削和穿孔不留加工痕迹,等等)
- 其次,必须在日内瓦州完成一定数量的操作:如机芯组装、调校和套壳。
此外,只有那些从事该行业的公司和在日内瓦州注册的公司才能提交腕表进行检查。也就是说,生产可以在日内瓦州外,但组装必须在日内瓦州内。例如,江诗丹顿就可以在汝拉山谷工坊生产零件,再将其运回日内瓦组装。
百达翡丽的角色
应该指出的是,日内瓦印记认证机构为捍卫日内瓦卓越制表而存在,它的明显复苏促进了制表公司重新定位于奢侈领域,但也引发了两个集团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日内瓦印记的复兴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最初,直到1990年代中期,兴趣重燃主要归功于百达翡丽。受益于全球市场对奢侈机械表需求的增长,这家由斯登家族掌控的制造商当时送检认证了大多数腕表产品。1990年至1996年,百达翡丽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达到95.7%,与1950年代和1985年至1990年相当。
合作公司数量激增
1990年代后半期,随着合作公司的纷至沓来,日内瓦印记的历史迈入新的阶段。早些年江诗丹顿提交认证了大量的腕表,1990年代中期品牌又恢复了这种做法。时任首席执行官Claude-Daniel Proellochs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江诗丹顿在传统制表和奢侈品领域的地位。1997年至2001年,江诗丹顿提交检查的腕表数量占比为6.5%,仅次于百达翡丽(87%)。
行业新成员所做出的贡献同样重要,TA们没有值得夸耀的悠久制表历史,但严格遵守日内瓦印记标准,并获得极大的认可。1996年见证了罗杰杜彼和Chopard萧邦的加入,2001年前两家制表品牌每年提交数百枚腕表。1983年后,设计师Gérald Genta也出现了,尽管断断续续,而且数量较少,但1990年至2001年间平均每年也有49枚。2016年,路易威登获得日内瓦印记认证。2002年路易威登才发布第一款腕表,但2010年后品牌投入大量资金在日内瓦州建造新工厂。
与历峰集团的联盟
待到21世纪初,日内瓦印记已经成为历峰集团的重要“资产”,集团的战略目标就是坚持传统和日内瓦血统。2015年,被历峰集团收购七年后,罗杰杜彼成为唯一所有机芯皆印刻日内瓦印记的品牌。江诗丹顿首席执行官Juan Carlos Torres谈及目标,也说筹划让品牌的所有生产过程都得到日内瓦印记认证。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历峰集团收购罗杰杜彼,也让旗下的卡地亚获得了(部分腕表)通过日内瓦印记认证所需的机芯供应。
毫无疑问,历峰集团和日内瓦印记的联盟日益壮大,导致百达翡丽于2009年放弃腕表认证,转而采用全新自主质量标准,即百达翡丽印记,并宣称:“比日内瓦印记更进一步。”(图/文 腕表之家 许朝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