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不少朋友应该都见过一张多年前对于腕表品牌分类的扫描图片,尽管它的确切出处难以考证,但根据大致内容可以推断是当时为进口腕表制定的划分标准。逐一查看每个品牌的中文译名及分类标准后不禁感叹,这几十年腕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如今已跌落神坛,甚至退出历史舞台;而又有许多曾经被划分为“三类表”、“四类表”的品牌,凭借多年发展积淀的实力,一跃成为顶尖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图片不少品牌的译名与今天有较大出入,同时划分标准也存在一定局限,例如并未收录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高奢品牌。我们不妨以几个熟悉的品牌为视角切入,看看当年的品牌与如今有何差异。
MARK 11,1962年
我们先从最上方的“一类一等”分类看起,排在首位的便是译为“国际”的INTERNATIONAL品牌,即今天的IWC万国表。而当时“万国”的中文名被另一个名为UNIVERSAL的品牌拥有,因此60年前的“万国”并非今天的IWC万国表。
星期日历型Ref.6511,1957年
紧接着便是我们熟悉的劳力士。劳力士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品牌定位和产品价值都表现得十分稳定。也正是这种“稳定”,让如今的劳力士备受青睐。
浪琴林白表,1930年代
接下来便是“一类二等”中的浪琴和欧米茄,在历经了席卷瑞士制表业的石英风暴后,它们的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加入斯沃琪集团的欧米茄得到了提升,而浪琴则适度调整定位,形成差异竞争。
UNIVERAL腕表,1950年代
一类三等中的品牌较多,不过居于首位的CYMA西马牌却已沉沦。尽管该品牌仍然保留生产线,但不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占率均不可同日而语。曾经的UNIVERAL“万国”情况同样如此,官方网站收录的表款屈指可数,普通消费者也难以寻找购买渠道。
绮年华腕表,1960年代
与上述两者相比,当年译为“依特那”的ETERNA绮年华仍然保持活力。2011年中国海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际飞讯有限公司以2291.1万瑞郎的价格将绮年华收入旗下,如今绮年华还在国内电商平台开设了旗舰店,不时会有新品发布。
积家翻转,1940年代
历史上的积家以设计生产各式复杂机芯闻名,曾为众多顶级品牌供应机芯。加入历峰集团前,积家以机芯业务为主,成品表并未像今天一样受到重视,这也是当时品牌仅停留在“一等三类”的原因。
真力时A384,1969年
遗憾的是二类二等表中的不少品牌难逃市场洗牌,由于种种原因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唯独真力时(“增你智”)凭借高频自动计时机芯,在高级制表领域树立了自身地位,并且于1999年加入LVMH集团。
TITONI梅花表,1950年代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三类表”情况。与“二等表”的情况类似,许多当年红极一时的品牌也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只剩时度(“道洒”)、泰格豪雅(“豪华”)、TITONI梅花表为我们熟知。
Ref.1646潜水表,1965年
四类表中最显眼的莫过于“百里鸽”——Breguet。其实品牌在上世纪中叶不仅生产高级钟表,也曾推出过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中端表款(例如Ref.1646潜水表),这便是“百里鸽”被划分为四类表的原因。1999年加入斯沃琪集团的宝玑品牌得以重振,致力于复兴陀飞轮、三问及万年历各种顶级复杂功能,如今的宝玑凭借多项精湛技艺坐实了集团“一哥”的位置。
总结: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通过多年前对腕表品牌的划分不难发现,许多曾经辉煌过的品牌或被收购重组,或彻底退出市场,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也有部分品牌通过不断创新与提升工艺,最终实现跃升。(图/文 腕表之家 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