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蘿菈‧Capital LAURA
蓝思晴/华语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生活艺术书写者/引想力工作室创办人
我们的一生能有几个八年?有一群人用了18.875个八年,严守着151年的品牌精神,一直努力到今天仍不放松。这每一个8年,都透过我们手上的那一只只IWC腕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不放弃与不懈怠的精准。
有这么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早都知道,但每回再听到的时候,还是会深深为其钦佩感慨,那就是IWC创办人Florentine Ariosto Jones 琼斯先生,在19世纪中叶来到瑞士,想要寻找最佳地点、最佳资源打造制表厂,让美国境内的每一个人都拥有最高瑞士品质制作的精准时计。他在瑞士境内不停的搜寻,处处碰壁遭挫,最后来到瑞士东部德语区的沙夫豪森,借着当地的水力发电的优势,开启了IWC的制表篇章。
可故事没那么简单,如果故事在这里就结束,那么IWC的精神就无法以更鲜明且忠实的让后人继续延续传承,琼斯先生在落脚沙夫豪森之前,经历了当时保守的瑞士社会气氛,遭遇到不少阻挠与挫折,一个美国人在瑞士想要打造规模工业化生产钟表,在当时大部分还处于作坊形式的制表界,无疑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与反弹。
IWC创办人Florentine Ariosto Jones 琼斯先生。
1868年正式在沙夫豪森创立表厂后,琼斯先生开始以从波士顿带来的机芯草图,制作大量的高标准品质机芯,并外销至北美市场。这些草图到1880至1890年代之间都还在持续生产着。在IWC草创初期的两年,琼斯先生还不能以外国人的身份正式登记公司,还得在合作伙伴的场地里开建制表工厂,等到IWC正式登记立案,除了雇用大量的当地员工外,琼斯先生开始往瑞士西部延揽制表技师,从法语区的大批移民至此开启了IWC世世代代的制表历史篇章。
为了达到高产量与高品质,琼斯先生也特别引进工业化制作的机器,尽可能地在表厂内生产精密的零件,他规划了表厂生产钟表的精密与精确化流程,包括制定工人工作时间、严格工作守则等。根据文献,琼斯先生规定技师一周工作六日,每天工作时数为10个半小时,在工作车间内严禁饮酒、饮食,甚至禁止说笑打闹,但所有的员工在公定假期与教会聚会时得以休假。在当时沙夫豪森,IWC创造了严谨但更佳的工作环境,甚至我们现在看起来偏长的工作时数,其实已经是IWC对当时普遍工人阶级常态工时大幅缩减下的制度,也因为这样有制度的工作环境,更多人愿意到IWC表厂工作。
IWC在这样大刀阔斧的建设、完善表厂规模,到了1870年已经可以达到10,000枚机芯制作、装壳完成时计,并外销至美国市场的产量。琼斯先生留给IWC最大的资产就在于,这个工厂工业化规模生产精密时计的概念与实践成果,还有最著名的琼斯机芯。四分之三夹板加上标志性的摆轮游丝调节长针,这个在机芯中一眼就可认出的长针,是用来调整摆轮游丝的固定长度,以调节摆轮摆速,进而调校走时。这种长针与当时常用的以螺丝锁入调节快慢针的方法相比,更容易且方便操作,并可进行更精密的调校工作。
F.A.琼斯机芯。
琼斯先生在1875年因为市场的局限性和大幅发展扩张的两相冲突,而面临财务危机,IWC便易手至其他家族经营,可IWC这样规模化的精密生产流程与追求精准、要求严谨与机能推进的工程师精神,一直都被保留并且传承至今。
严谨的IWC表厂
今天我们再看IWC制表,IWC曾经创作多个至今仍为脍炙人口、技术难以超越的机芯机制:1950年代创造的高性能自动上链啄木鸟机制;1980年由制表大师Kurt Klaus创作的可前后调整的单一表冠、精准度达500年的万年历机制。
在琼斯先生的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要创造出大量的精密时计的要点有几:规模化的精密仪器、自制机芯比例的提高、严谨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从琼斯机芯的整体装饰中,也能明白:手工制作的高品质机芯仍然也少不了细腻且精致的打磨装饰工艺。
如今IWC在机械机制的创作、自制机芯的比例都正在朝向最理想目标前进,特别是自制机芯的比例更逐步提升,每一枚自制机芯不但都具有IWC标准的品质与设计特征,不同特性的机芯也完整了IWC令人向往的简洁、完美的表款设计。
所有的品质与创作都源于制表厂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建构、进入生产流程、技师工艺技术、制表师组装等,每一个细节都是浩大的工程。在IWC的工厂里,所有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的储存、表壳部件、精密零件制作等,都集结在同一个表厂屋檐下,使得所有的生产动线、部门间的传输变得更有效率、效能,这也是琼斯先生当年在沙夫豪森创立表厂的重要目标。
在IWC表厂里,超过1500枚所有使用在基础、复杂机芯上的零组件皆在表厂内生产,以最经典的52机芯为例,光是主夹板、表桥就有400个不同的几何特征,而每一个零件的制作公差容忍值只有几千分之一毫米,自动化的精密生产在此便发挥了最大作用。所有的机芯零部件透过精密微电脑控制的精密车床制作出来,必须经过人工的方法进行细部修饰,接着要进行组装成表。
而在组装的流程上,IWC将每一枚机芯的组装步骤加以细分,在过去基础机芯的组装,只被粗略的分为轮系、夹板表桥组装加上装壳,IWC为创造更专业且严谨的制作流程,将每一个环节的流程,拆分成不同的子流程,而每一个子流程都由专业技师进行,一个人负责一部分的子流程增加了制作效率,每一个子流程整合起来就组成了整枚机芯,而每一个流程都将制作工艺提高到最佳化,进而确保了机芯整体的最高品质。
精密的自动化在IWC的表厂格外重要,为了追求更严谨生产流程以达到最高的机芯品质,除了运用精密自动化的车床制作极其微小的螺丝、精密且形状各异的复杂机械功能零件等机芯使用的部件外,IWC甚至自行研发了精密的自动点油机,精准地在机芯几十个加油点进行不同润滑油的点油步骤。
专用的电镀车间也是IWC精密制表流程之一,镀上镍铑合金涂层的黄铜材质机芯夹板与表桥,可确保表面色如银的晶亮,并可防止氧化变色。其中上有镌刻字样的夹板或表桥,在工艺上更为复杂:以发条固定夹板为例,其整体先行镀金,接着在镌刻图文上进行镀层保护,并对夹板进行日内瓦波纹装饰后,再进行镀铑工艺,其他剩余的涂层进行去除后,就成了完美金字镌刻的夹板。
IWC万国表94200 型自制机芯。
在此我无法一一详述所有的IWC机芯生产与工艺流程,只能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一窥IWC的严谨精神。常常有人问到我,某某品牌机芯如何?或者许多读者朋友对于自动工业化生产机芯的价值有所疑虑,在此我也只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稍微为大家的疑问有所解释:如果我们大家回想19世纪初期的瑞士,在精密时计制作还是小作坊式的随性无章,19世纪琼斯先生是率先把专业生产流程引入了这样一个随性的制造业的先驱之一,当时瑞士品牌的钟表机芯都还仰赖在少数具有规模的机芯厂。
瓷化钛金属(Ceratanium®)的锻造过程。
一个品牌肩负着品牌名誉与制表实力同步发展的重要关键期,目标只有精准、效能与效率,这种精神延续了一百多年,这整个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令人敬佩的事情。
IWC万国表传奇制表大师葛珞斯(Kurt Klaus)。
我们在这个复杂且讲求〝实际〞的时代,很多人都说机械表已经不再拥有任何实质的功能,也认为机械表永远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准确度。我却认为这才是机械表更需要存在的理由,自动化精密仪器将表款的精确度以及完美工艺程度提高,让佩戴表款可以更加放心与自在,而其实机械腕表始终都需要手工的组装,再简单的机械表都有需要手工的部份,一个表厂的追求就在于如何平衡自动化的精密程度,以及机器无法取代手工的巧妙度。
当我们每一回戴上IWC简洁设计且细节令人满意的表款时,我们理解到在自动化工业生产的严谨流程,我们不需要惊恐机械表太过娇贵,而其中没有被放弃的手工组装与修饰工艺,让我们永远怀抱着人文与传承的温暖,这也许就是琼斯先生不远千里来到瑞士建立表厂的原因,也是他一直想要追求的高品质本身。
IWC万国表葡萄牙系列超复杂Sidérale Scafusia腕表,拥有恒定动力陀飞轮、万年历、星图、日出日落、黄道和天球赤道、恒星时等信息显示功能。
IWC最近宣布了旗下所有表款的保修期从2年延展到8年,凡于IWC官方线下品牌专门店、官方网站、微信号、NAP等线上精品店购买的IWC表款(含目前尚在两年标准保修期内的已购表款),在IWC官方网站上注册,皆享有8年的保修期,在保修期间发生的非人为的损坏故障,皆可享有官方免费保修服务(注册登记8年保修官方网址:myiwc.iwc.cn)。
IWC用了18.875个8年发展出六个系列的基础机芯,并创作出如恒定动力陀飞轮、三问报时、简易调校万年历、自制码表等复杂机械结构,现在这每一个8年都以品质与8年的保修保证回馈给热爱IWC的你们。
IWC自制机芯阵容一览
52000型:自动上链、啄木鸟双向棘爪上链机制、双发条盒、四赫兹、动力储存七日、直径38mm
69000型:自动上链、双向上链机制、四赫兹、动力储存46小时、导柱轮码表机制、直径30mm
89000型:自动上链、IWC首枚自制飞返码表机芯、同轴时分计时圈显示、四赫兹、动力储存68小时、直径30mm
82000型:自动上链、啄木鸟双向棘爪上链机制、四赫兹、动力储存60小时、直径30mm
59000型:手动上链、四赫兹、动力储存8日(实际为9日以确保输出稳定)、直径37.8mm
98000型:又被昵称为琼斯机芯、手动上链、2.5赫兹、动力储存46小时、直径37.8mm
加入蘿菈朋友圈
搜索 daxiedeluola 蘿菈微信号,
进入蘿菈的朋友圈,并有机会加入蘿菈表友群。